高铝质耐火浇注料的高温性质与结合剂的品种和用量也有密切关系
高铝质耐火浇注料的高温性质与结合剂的品种和用量也有密切关系。若选用的粒状和粉状料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而结合剂的熔点既高又不致与耐火材料发生反应形成低熔物,则浇注料必具有相当高的耐火性。若所用的粒状和粉状料的材质一定,则浇注料的耐火性在相当大程度上受结合剂的控制。由于在一般铝酸盐水泥所配制的浇注料中多数或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易熔组分总是包含在水泥石中,所以水泥的用量对浇注料的高温性质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高铝质耐火浇注料的耐磨功能优劣的判定标准:在许多情况下,高铝质耐火浇注料表面由机械磨损作用而构成的危害往往是很严重的。它常常是高铝质耐火浇注料由其作业表面损耗的直接原因。有时,它比化学腐蚀危害还大,或者是由化学腐蚀作用致使的危害,常常由于机械作用而加剧。如高炉上部的高铝质耐火浇注料内衬和铁水沟常因耐磨性缺少而损耗。焦炉炭化室耐火材料也易受焦炭磨损,炼钢转炉炉口,出钢口以及其他受气流冲刷和各种熔融液流经之处,都常因材料耐磨性差而损耗。因此,耐火材料的耐磨性是一项重要的性质。高铝质耐火浇注料的耐磨功能优劣的判定标准在于材料的组成与规划。
高铝砖的性能和用途
高铝砖是氧化铝含量在48%以上的一种中性耐火材料。由矾土或其他氧化铝含量较高的原料经成型和煅烧而成。热稳定性高,耐火度在1770℃以上。抗渣性较好。用于砌筑炼钢电炉、玻璃熔炉、水泥回转炉等的衬里。
高荷软.低蠕变高铝砖是以特级矾土.电熔刚玉、电熔莫来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高级耐火材料。该产品具有高温蠕变小.抗侵蚀性强.热震稳定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大、中型热风炉,它为我国新型热风炉所需高质量、好档次进口耐火材料国产化开辟下一条成功之路,已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a、耐火度
高铝砖的耐火度比粘土砖和半硅砖的耐火度都要高,达1750~1790℃,属于高级耐火材料。
b、荷重软化温度
因为高铝制品中Al2O3高,杂质量少,形成易熔的玻璃体少,所以荷重软化温度比粘土砖高,但因莫来石结晶未形成网状组织,故荷重软化温度仍没有硅砖高。
c、抗渣性
高铝砖中Al2O3较多,接近于中性耐火材料,能抵抗酸性渣和碱性渣的侵蚀,由于其中含有SiO2,所以抗碱性渣的能力比抗酸性渣的能力弱些。
高铝砖的用途
主要用于砌筑高炉、热风炉、电炉炉顶、鼓风炉、反射炉、回转窑内衬。此外,高铝砖还广泛地用做平炉蓄热式格子砖、浇注系统用的塞头、水口砖等。但高铝砖价格要比粘土砖高,故用粘土砖能够满足要求的地方就不必使用高铝砖。
耐火材料的历史
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使用杂质少的粘土,烧成陶器,并已能铸造青铜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已用粘土质耐火材料做烧瓷器的窑材和匣钵。20世纪初,耐火材料向高纯、高致密和超高温制品方向发展,同时发展了完全不需烧成、能耗小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和高耐火纤维(用于1600℃以上的工业窑炉)。前者如氧化铝质耐火混凝土,常用于大型化工厂合成氨生产装置的二段转化炉内壁,效果良好。50年代以来,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等的迅速发展,要求使用耐高温、抗腐蚀、耐热震、耐冲刷等具有综合优良性能的特种耐火材料,例如熔点高于2000℃的氧化物、难熔化合物和高温复合耐火材料等。
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耐火材料,工业革命前后高炉、焦炉、热风炉用耐火材料,近代后期新型耐火材料及其制造工艺,现代耐火材料制造技术及主要技术进步,以及对未来耐火材料发展的展望,耐火材料与高温技术相伴出现,大致起源于青铜器时代中期。中国东汉时期已用粘土质耐火材料做烧瓷器的窑材和匣钵。20世纪初,耐火材料向高纯、高致密和超高温制品方向发展,同时出现了完全不需烧成、能耗小的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耐火纤维。现代,随着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抗热振、耐火材料冲刷等综合优良性能的耐火材料得到了应用。在中国有许多工厂生产耐火材料产品。中国有丰富的资源,也正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各大外国投资商也来到国内一展身手,展露头角。在中国的东北部,是耐火材料供应商极其丰茂的地区,导致其他国外投资商对其的出口低价格产生了质疑,从而在2003年由欧盟提出对中国耐火材料新产品的反倾销,限制了产品对欧盟的出口。2006年中国为保护原材料资源的大量流失,对部分行业进行了减免出品退税,以此极大地限制产品的出口。但这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一些国外的品牌销售,因为它们拥有几十甚至上百年的销售生产经验,并极大地占有了市场,也创立了它们在各大洲的品牌效应。
1、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保障能力。
到2015年,高端耐火材料基本自给,菱镁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90%,耐火粘土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0%。到2020年,两种矿石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高于95%和90%。
2、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到2015年,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水平达到一级,主要产品的综合能耗比2010年降低2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8%和10%以上,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不低于50%。到2020年,用后耐火材料回收再利用率高于75%。
3、提高产业集中度。
到2015年,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创建若干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前10家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25%。到2020年,前10家企业产业集中度提高到45%。
<span style='font-size:16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