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状冰晶石(80目)
砂状冰晶石,系采用国家专利技术,经众多氟化盐专家、电解铝专家共同研制开发而成。该产品经“国家轻金属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冰晶石国家标准。产品具有熔点低,熔化速度快的特点。可缩短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时间。砂状冰晶石颗粒较大,流动性好,大部份颗粒集中在240目-80目,便于机械化、自动化下料。
粒状
①可达到较高的粒度,通常为200目以上;②分子比可达1.75~2.5,有较好的可调性;③超细的产品,325目通过率为98%以上,能满足特殊行业对冰晶石的要求。高分子比特性冰晶石图册1.分子比高,可稳定在2.8—3.0之间;主含量高,杂质含量低,实收率高。
2.新启动槽使用高分子具有比冰晶石电解质水平平稳、收缩较慢、分子比变化平缓等优点,有利于电解质成分的稳定保持;阴极吸钠均匀,有利于延长电解槽寿命;电解温度合理、变化小,易于控制;挥发损失少,能有效的改善现场作业条件。
3.可大量节约氟化钠或纯碱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4.状态有砂状(80目)、粉状(200-325目)、粒状(0-10mm)三种。
粉状:冰晶石图册粒状冰晶石(0-10mm):主要用作铝电解的助熔剂,特别适用于电解铝启槽和正常生产。
理论组成(wB%):Na 32.8,Al 12.8, F 54.4。因与冰相似而得名。成分通常很纯,有时可含极微量的Ca、Fe、Mn及有机质等。结构形态单斜晶系,a0=0.547nm,b0=0.562nm,c0=0.782nm,β=9011’;Z=2。晶体结构有略微变型的[AlF6]、冰晶石图册[NaF6]八面体和[NaF12]立方八面体组成;两种八面体连接成链∥c轴延伸,链间为其它2/3的Na所充填,配位数为12。[AlF6]八面体位于晶胞的角顶和中心,[NaF6]八面体位于晶胞的底面中心和垂直棱的中部,6个[NaF12]有4个在晶胞面上,其余2个在晶胞里。在约500℃时β-冰晶石为等轴晶系,Oh3-Fm3m;a0=0.795nm;Z=4。(NH4)3AlF6型结构,与钾钠冰晶石结构相似。由于分布于立方八面体中的Na+半径较小,不能填满立方八面体的空间,故在冷却条件下多面体发生倾斜,转变为单斜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