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毛坯变成成品的过程中,在某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称为该表面的加工总余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称为工序间加工余量。对于外圆和孔等旋转表面而言,加工余量是从直径上考虑的,故称为对称余量(即双边余量),即实际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是直径上的加工余量之半。平面的加工余量则是单边余量,它等于实际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在工件上留加工余量的目的是为了切除上一道工序所留下来的加工误差和表面缺陷,如铸件表面冷硬层、气孔、夹砂层,锻件表面的氧化皮、脱碳层、表面裂纹,切削加工后的内应力层和表面粗糙度等。从而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加工余量的大小对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均有较大影响。加工余量过大,不仅增加了机械加工的劳动量,降低了生产率,而且增加了材料、工具和电力消耗,提高了加工成本。若加工余量过小,则既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各种缺陷和误差,又不能补偿本工序加工时的装夹误差,造成废品。其选取原则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余量尽可能小。一般说来,越是精加工,工序余量越小。
非标准件主要是国家没有定出严格的标准规格,没有相关的参数规定之外,由企业自由控制的其他配件。非标准件有很多品种,目前没有很规范的分类。大致分类如下:金属非标准件:由客户提供图纸,厂家根据图纸利用设备制作出相应的产品,通常是模具居多,公差要求,光洁度都是客户规定的,没有一定的范式。产品从铸造到精加工完全需要相应的质量控制,工序复杂且可变性大,一般成本高于标准件。非金属非标准件:是一些非金属材料的加工。诸如塑料,木材,石材等,近年来,注塑行业,塑料模具的发展日益精进,曲面设计,编程数控的引用,使得非标加工的成本和公差等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机械加工是指通过一种机械设备对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进行改变的过程。按加工方式上的差别可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
工艺规程设计设计原则:(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2)应使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4)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