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打桩机锤头的研究与应用大体分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研制普通白口铸铁、耐磨球墨铸铁的打桩机锤头。70年代后水泥工业引进数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大型磨机衬板、磨球、立磨磨辊、磨盘等均采用高铬铸铁,使用可靠,耐磨性优越。由此国内科研单位纷纷研制高铬铸铁。80年代高铬铸铁的研发日趋成熟,从合金化机理到生产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低铬、 中铬、高铬铸铁磨球、衬板相继研制成功并大量投入使用。高铬铸铁与钢双金属复 合铸造的衬板、锤头、磨辊、轧辊等也有应用。在此基础上,在1999年制订了 GB/T8263—1999《抗磨白口铸铁件》〈现已被GB/T 8263—2010替代〉。打桩机锤头也有较大发展。近年来,一些单位研制出了马氏体基体、奥-贝基体、马-贝基体的球墨铸铁,它们以成本低廉的优势被用于中、小磨机衬板上。 此外,我国还开发了锰白口耐磨铸铁、硼白口耐磨铸铁、钨白口铸铁等,它们在中、小打桩机衬板和渣浆泵上均有应用。
在技术要求中,关系到桩机安全使用的项目列为关键项目,并明确判废标准。为了保证高塔形的甲类桩机的稳定性,统计出各种规格立柱在满足结构稳定性前提下立柱截面与立柱长度数据集,和整机高度与桩机重量、接地尺寸满足整机抗倾覆稳定性要求下的数据集,供现场检测时查阅。此外,为了逐步淘汰技术状况不良的桩机,以桩机出厂年限、受力结构质量情况、维修保养情况、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作为依据制订了桩机分级标准。
打桩顺序应根据周围的地形,环境,土质,桩的密度,桩的规格及打桩机类型来决定的。由于桩对土体产生挤压,打桩时先打人的桩常被后打人的桩推挤而发生水平位移,尤其是在满堂打桩时,这种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在桩的中心距小于4倍桩的直径时,应拟定合理的打桩顺序。
根据桩的密集程度,打桩顺序分为:逐排打设,从两侧向中间打设,从中间向四周打设,由中间向两侧打设,分段打设等。
⑴当桩较密集时(桩中心等于或小于4倍的桩边长或直径) ①当基坑不大时,打桩应逐排打设或从中间开始分头向两边或四周进行;
②对于密集群桩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
③当一侧毗邻建筑物时,应由建筑物一侧向另一侧施打;
④当基坑较大时,将基坑分成数段分别进行施打;
⑤按桩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的顺序施打;按桩的规格先大后、先长后短施打
⑥当桩数较少时也可采用分段打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