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启发于桥梁空心板预应力的力学原理,该技术在国外使用已有100多年历史,如:美国1930年修建的帝国大厦 中国于1999年首次将该技术引进国内,在该技术的原基础上再次进行研发,和各种试验,并应用到各种建筑物中。2004年,中国正式颁布《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等相关的技术规范,打开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运用的新篇章。2005年,国家关于该技术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由于该技术的节能、节材、地震作用小等优点,在“十一·五”中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确定为“科技兴国”计划之一。2010年,国家针对该技术颁布《国家建筑标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设计图集》及其他设计规范、结构施工方案和法律法规,由此国家用法律的手段来认可并推进该技术广泛应用和发展,该技术也正式行业标准化。
设置抗浮固定点:楼板底筋和肋梁钢筋绑扎完毕后,即可开始设置抗浮点。抗浮传力途径为:箱模上浮力---楼板上筋---肋梁箍筋或铁丝连接---楼板底筋---抗浮点铁丝---模板体系。抗浮点采用12 或14号铁丝,用手枪钻(¢4 钻头)在楼板底筋上层筋两侧模板打孔,铁丝穿过模板在模板龙骨一侧与脚手架水平钢管拧紧,将楼板底筋上层筋与模板固定牢固。固定点自楼板周边开始向中间设置,纵横间距1。2m,后浇带边沿也要设置。要使肋梁箍筋或拉钩钩住楼板上筋上层筋,以保证抗浮点的有效传力;否则,应再用12-14 号铁丝将楼板上筋上层筋与下筋绑扎拧紧,与下筋抗浮点对应设置,保证抗浮效果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是指按一定规则放置埋入式内模后,经现场浇筑混凝土而在楼板中形成空腔的楼盖。该项技术因其具有节省投资、节能保温、隔声良好等优点,先后被建设部确定为节能省地型建筑技术及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予以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