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逊静电复印法的感光鼓一般是两层结构,即光电导层和导电基本。而NP法的感光鼓则是由透明的绝缘层、光导层和导电基本三层构成。NP法静电复印的过程除了静潜像的形成和显影过程外,基它都与卡尔逊法静电复印过程基本相同。NP法静电潜像的形成包括前消电/前曝光、一次充电、二次充电/图像曝光和全mian曝光4个基本步骤。
表面覆有光导材料的底基多数为圆形,称为光导鼓,也有些是平面的或环形带形式的。以等倍复印时,原稿的扫描速度与光导体线速度相同。光导材料在暗处具有高电阻,当它经过充电电极时,空气被电极的高压电所电离,自由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快速均匀地沉积在膜层的表面上,使之带有均匀的静电荷。光导体接受从原稿系统来的光线曝光时,它的电阻率迅速降低,表面电荷随光线的强弱程度而消失或部分消失,使膜层上形成静电潜像。经过显影后,静电潜像即成为可见像。
在那个时代,大量的复制工作使用炭纸或者复制机来完成,人们对于电子复印机没有强烈的需求。在1939年到1944年间,卡尔逊被包括IBM和通用电气在内的20多个公司拒绝,没有一家认为复印机会有大量的市场需求。 1944年,一个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的非盈利组织与卡尔逊签订合同用来完善他的新工艺。在随后的五年时间里,这个机构进行了许多试验以改进电子照相工艺。在1947年,Haloid(一个位于纽约的当时制造销售相纸的小型组织)接洽Battelle以获得授权来开发销售基于这项技术的复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