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各地瓷窑普遍烧造,并以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和当阳峪窑为杰出代表。清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并因皇帝的青睐而成为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古釉色品种之一。
酱釉即酱色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色如柿黄色或芝麻酱色,故而得名。
提起酱釉,往往给人以含糊的感觉,有人通称为“紫定”。但可以肯定,古人是能够从直观视觉上辨别这些颜色的。还有人将酱釉称为“绛釉”“赫釉”“赭釉”“褐釉”等,这些颜色在古代文献中也有明确记载。至于用“酱色”来形容瓷器釉色,其概念含义本身也是十分宽泛的,令人难以界定出准确色位。以酱类作料的代称作为颜色名词使用似乎出现得较晚。清代以后,酱色已经是与紫、红、青、绿、黑等并列的颜色专有名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