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在中国分布各地。南方分布较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夏季最多,泥鳅捕zhuo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可食用、入药。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生活在湖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它和其它的鱼不相同,无论外表,体形,生活习性都不同,是一种特殊的鳅类。
饲料因素 泥鳅前段时间刚开始摄食,经过越冬期,泥鳅体质较弱,整个越冬期都处于停食阶段,泥鳅的肠壁比较薄,加上较长时间没有蠕动,消化能力还很弱。所以即使养殖户没有大量投喂,也易出现胀气的现象。 水质因素 越冬期后,泥鳅塘内的水质较浓,水体中有机质、杂质偏多,有的池水手感发黏或发涩,这样的水质,水体中的气体含量往往偏高,容易引起泥鳅发生“胀气”,即泥鳅肠道内充满了小气泡,增加了泥泥鳅 鳅的浮力。所以,较小的泥鳅会出现侧身躺在水体表层的现象。生活在此水体中的泥鳅,摄食时水中的气体伴随着饲料进入肠道内,这就是为什么饲料投喂量小也容易胀气的原因。水体条件过差极易发生气泡病。
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在饲养中,应注意施肥,每隔4~5天向鳅池泼洒粪肥1次,每平方米50~100克,保持水体透明度15~25厘米,并及时换水,鳅池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厘米(若池内有微流水条件者,无须常换水,但要防止水质恶化)。晒水池要经常蓄满自来水,以便水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