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坑塘面积可大可小。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guan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坑塘养鳅,每平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一般只需投点猪、鸡粪一类的有机肥料和农家的残存剩品,如米糠、菜饼等,即可获得较高产量。
泥鳅塘内甲藻过多会引起如下几种表现:
1、甲藻过多的泥鳅塘一向随同有水肿病,水肿病前期并发肝胆综合症。
2、气泡病反反复复的发生,气泡病治好后,隔几天又呈现了。
3、会发生“一点红”疾病,每天不断有死鳅从塘底泛上来。
所以,泥鳅饲养过程中,甲藻的防控显得尤为重要,操控甲藻过量繁衍的方法有:
1、甲藻很多繁衍时,当即换水,改动池塘的水温,克制甲藻的繁衍。
2、全塘均匀倾泻“多能酸素”1 L /亩,2个小时后再倾泻“三联噬菌皇”进行分化或用裸藻精杀灭。第二天全塘泼皮洒芽孢杆jun 增氧剂 矿物质底改。三天后,全池倾泻渔用磷肥(2~3斤/亩),增加水体内磷的份额。
据市场调查显示:从1995 年至今,小泥鳅连续10 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需求量每年为10万~15万吨,但市场仅能供应5万~6 万吨,缺口很大,拉动市场价格连年攀升。1995年全国市场批发价平均为5~7 元/千克,2002 年上涨至15~18千克。近两年,有些市场批发价格甚至上升至32 元/千克。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中国泥鳅需求热度也逐年升温,订单连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需求段较大。连云港口岸仅2006 年2 月份一个月就出口泥鳅542 吨,货值97 万美元,分别比2005 年同期增长了193 %和239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韩国对泥鳅的年需求量在10 万吨左右,中国已无大货可供。香港、澳门市场也频频向内地要货,且数量较大。因此,许多部门和专家在预测未来几年最有前途的水产品时,都将泥鳅养殖作为热门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