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25年英国的克路斯发明了真正具有仪表特征的平衡罐式水表以来,水表的发展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中国的水表使用和生产起步较晚。1879年,李鸿章为操办海军,在旅顺口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水厂。1883年英殖民主义者在上海建立了第二个水厂,水表开始进入中国。随着一些沿海城市相继建造水厂,至20世纪年代,当时的上海光华机械厂(现上海光华仪表厂前身)等从国外进口部分零件生产水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英法日德等国家的水表一直占据着中国水表行业,这些不同品种、规格繁杂的水表,由于标准不一、零件不能互换,给以后自来水公司的水表维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水表1949年解放后,随着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中国的水表工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
目前国内制造的智能水表,可分为预付费水表、远传水表两大类,其共同特点是测量水流的传感器仍采用普通水表,通过在水表的读数盘指针或齿轮组的某个位置安装传感元件,将原水表的机械读数转换成电信号数据,然后进行采集、传输和储存,按结算交易方式的要求自动或人工进行控制。因为它们的基表都是采用的速度式水表,所以按照水表的原理分类他们还都属于速度式水表一类,只是在读数方式、指示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预付费、远传读数等自动化抄表系统功能,而计量机构、传动方式还是机械式的,水表的准确度(精度)等级和普通机械水表一样,都是2.0级。
智能水表把高科技的电子、信息传输技术应用到水表制造上,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国内传统的抄表结算方式,提高了我国自来水收费计量的水平,是自来水计量收费的一次技术进步;它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先买水,后用水”和集中抄表管理,更新了用水户的交费理念,减少了拖欠水费、入户抄表等现象,减少了供水部门抄表的人力、物力;可提前回收水费,减少了后期运营人员,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水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且防盗性能较普通水表好,完全能实现“预付费”、“阶梯水价”和“囤积水量”功能。
预付费电表显示器通常不亮,如果用户需要检查剩余电量,可以将IC卡插入电表,则显示F1购买电量显示零、F2剩余电量,拔卡显示熄灭。
用户每次将IC卡插入预付费电表,电表都将用户用电情况全部返写在IC卡上,用户下次购电时,售电管理系统读取IC卡数据汇总并检查用户是否合法用电。用电检查人员也可以使用检查卡,检查用户用电情况。
供电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用户的最.大用电负荷。当实际用电负荷超过设置值时,停止供电,电表显示器显示'E2',提醒用户减少用电负荷,用户需将IC卡插入电表后恢复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