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抗震支撑系统是什么
建筑机电抗震,指的是管道、风道、电缆桥架等机电设施的设计抗震,在标准颁布之前,国内对于机电设施的保护,沿用的都是承重支撑系统,主要起到承重的作用,基本上是没有考虑抗震设计,给系统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而《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所列明应采取的措施、技术,则定义为抗震支撑系统,以荷载力学为基础,将管道、风道、电缆桥架等机电设施牢固连接于已做抗震设计的建筑体,限制附属机电工程设施产生位移,控制设施振动,并将荷载传递至承载结构上的各类组件或装置。其抗震支撑的主要目的就是安全,即把地震所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减少到最0低程度,通俗地来讲,这类产品我们又称之为抗震支吊架。
BIM技术在抗震支吊架系统中的运用
根据实际安装空间设置右侧侧向斜支撑,横担上的生根位置同上,并保证其与垂直C型槽钢之间的夹角不小于30°,根据设防作用范围的地震力荷载,验算侧向支撑是否满足要求,结果证实达到要求。 2.2.2 设计建议和解决方案 该实例是结合BIM技术解决抗震支吊架安装中最为常见的侧向斜支撑安装空间的问题,创新地将最下层横担延伸通过型钢底座与左侧结构墙进行生根,将侧向支撑改为一体的水平支撑,加大号的水平横担的抗拉压能力远高于普通斜支撑;将管线进行简要的空间位置布排,减少没必要的管线位置移动,减少横担的跨度,既节约空间,又节省型钢材料,达到了管线综合布排的要求
BIM技术在抗震支吊架系统中的运用
1 BIM技术对于系统设计阶段的指导抗震支吊架深化设计布置流程见图2[1]。首先,应引入建筑对象,反映建筑空间、结构、构件的位置关系。此外,BIM技术对于安装支吊架的后期材料统计带来的极大便利是传统CAD所不具备的,从材料数量的统计,到每一个支吊架类型的属性。基于Revit的插件如图3所示。基于BIM的材料管理不仅仅只是一个深化设计→预制加工→物流追0踪→现场安装的物流管理流程,而是一个建造全过程的信息管理,譬如欧美的装配式支吊架流程:预埋件→过渡横梁→悬吊式支吊架[2],而预埋的位置是否准确更离不开BIM技术模拟与施工的结合。综合管线布排应考虑暖通、给排水、强电、弱电、消防、机电等各专业安装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与装饰专业之间的关系,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