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铸造锌合金中辅助强化元素和杂质元素以及有关工艺措施的影响作用
在标准GB/T1175中,属于铸造锌合金的有ZA4-1、ZA4-3、ZA6-1、ZA8-1、ZA9-2、ZA11-1、ZA11-5、ZA27-2。
在铸造锌合金中,铝是主合金化元素。在锌-铝二元合金中,铝在锌中的溶解度较小,在共晶温度下溶解度约为1%,在室温时约为0.05%,共共晶成分Al含量为ωAl5%,共晶温度为380℃。在铸造锌合金中,加入ωAl2%~4.5%,可以减少熔融的锌对钢铁的侵蚀,同时提高了合金的流动性,还能使晶料细化,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加入ωAl8%~30%,合金的力学性能逐渐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由于大量Al的深入在η相中造成了正畸变,大大起着强化作用。
但铝的存在会使合金容易造成晶间腐蚀,并且在自然时效过程中产生“老化”现象,即合金的塑性降低以至变脆。
铸造铬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能的原因
铸造铬不锈钢是一种马氏体型铸造不锈耐酸钢,也是一种高合金铸钢。
马氏体型铸造不锈耐酸钢,是以铬为主要合金化元素的,公称ωCr为13%,是不锈钢钢种中铬含量低的一种。
铬是使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能的基本元素,铬缩小了γ相区,促使钢形成铁素体,使钢具有抗氧化性介质腐蚀的能力,当铬含量ωCr超过12%时,钢的讥腐蚀性能发生突变,并有提高钢的淬透性作用。
但是,马氏体型铸造不锈耐酸钢在铸态下得到的组织是铁素体、马氏体和分布在晶界的碳化物,由于碳化物中铬的浓度大大超过钢的铬含量,因而会形成钢的晶粒内界面层的贫铬现象,使钢的钝化保护膜不易形成,降低钢的耐蚀性。为了消除钢中的碳化物和获得耐蚀性,因此不应忽视热处理的影响作用和含碳量的控制。
铸件的结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铸件结构设计除应符合机器设备本身的要求和机械加工工艺性的要求外,还应符合铸造工艺的要求,铸件的结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便于制造模型、芯盒和造型:
1、铸件的外形应力求简单,以便于起模,应尽量使铸造分型面为平面,且数目小;
2、铸件的内腔应力求铸造时不用或少用型芯,当采用型芯时,应方便其支撑、固定及排气出砂,必要时应设有足够的工艺孔;
3、对于铸件内外侧面及加强肋等结构,应在起模方向设有一定的结构斜度;
4、铸件上的凸台部分与铸件本体不应相差过大,取同一高度,同一面上的距离较近的几个凸台,连成整体的凸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