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发,是多种家畜痘病中危害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典型病理过程。以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特征性痘疹。该病病原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但一般的消毒产品即可将其杀死。其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6—8周。山羊痘的病原为山羊痘病毒,该病较少见,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绵羊痘相似,但症状较轻。
山羊痘的治疗
(1) 对3只波尔种羊,体重40 kg,发病初期采用康复羊血清(每只羊20~30 ml,每日1次,共2~3次)和病毒唑(20 ml/只,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3天)。3天后病情得到控制,病羊相继脱痂痊愈。
(2)口腔病灶用稀醋冲洗,涂碘甘油或紫药水。对皮肤病灶用0.3%高锰酸钾液冲洗,溃疡处涂碘甘油或紫药水。
(3)用病毒唑与多种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恩诺沙星等)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4)病初红斑丘疹期,用金银花10g、升麻5g、葛根10g、茯苓10g、甘草5g煎服;痘疱破溃结痂期,用金银花15g、连翘12g、黄柏5g、黄连3 g、黄芩6g、栀子6g、沙参6g、麦冬6g、桑叶3g、扁豆6g、花粉3g、玉竹6g、甘草6g煎服,有一定疗效。
山羊痘是山羊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毒可在羊睾丸组织细胞上培养,具有细胞致病作用。该病毒经处理后可作为羊接触感染性脓疱口炎病的免疫疫苗用。而羊接触感染性脓疱口炎病毒不能作为羊痘免疫疫苗用,这是该病毒的特点。本病特征是在体表无毛或毛稀皮薄处和诸黏膜上发生痘疹,痘疹很快萎缩而自愈。该病病原为山羊痘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干燥痂皮中的病毒可存活3个月,在空闲的羊舍内可存活半年。用2%石炭酸和福尔马林经15分钟灭活,55℃经30分钟灭活,常用的碱溶液或酒精溶液10分钟即可将病毒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