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塑胶模具行业存在的问题
1.供需矛盾短期难以缓解
近几年,中国产塑胶模具大陆市场满足率一直不足74%,其中大型、精密、长寿命模具满足率更低,估计不足60%。同时,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国际采购越来越多,国际市场前景看好。市场需求旺盛,生产发展一时还难以跟上,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体制和人才问题的解决尚需时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竞争性行业,特别是像模具这样依赖於特殊用户、需单件生产的行业,国有和集体所有制等原来的体制和经营机制已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人才的数量和素质也跟不上行业的快速发展。
精密塑料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
高强度工程塑料的应用、玻纤等固体增强材料的使用,以及塑料制品的外观和尺寸精度要求的提高,都直接或间接地缩短了塑料模具的使用寿命,反复地抛光、修模,不仅容易使模具尺寸超差,还打乱了生产的稳定性。
塑料模具成型零部件的表面强化技术,可以显著增强模具表面强度,提高模具生产的稳定性,延长模具的寿命,因此,不断发展塑料模具表面强化技术,是现代模具工业提高塑料模具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
本文着重探讨以下几种塑料模具表面强化技术:
1.激光表面淬火技术
激光表面淬火是用高能的激光束快速扫描模具的表面,被扫描区域的金属表层温度瞬时升高到奥氏体相变点温度和熔点温度区间,然后快速冷却而完成表面淬火的技术。
相对于常规热处理来说,激光淬火的加热和冷却速度很快,碳原子来不及扩散,极易获得高碳马氏体,另外,晶粒的形核率提高,相变硬化层组织较细,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大大提高。
2.热扩渗技术
热扩渗技术是目前塑料模具表面强化采用最多的技术,主要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和氮碳共渗四种,通过在金属表层渗入元素改变表层金属化学组成的方法提高表面强度。同时,渗入氮和碳元素还可以提高模具材料的淬透性,材料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和抗咬合性也有较大提升。
渗碳和碳氮共渗需要较高的温度,模具可能会产生较大变形,因此,精密的塑料模具不适合采用该处理技术。渗氮和氮碳共渗所需温度较低,模具变形小,渗速快,费用低,适用于精密的塑料模具的表面处理。
3.表面镀膜技术
表面镀膜技术也叫气相沉积技术,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两种,其目的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属或稳定化合物以气相的形式沉积在模具表面,形成硬质膜或超硬膜,从而提高模具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在用S136耐蚀型塑料模具钢制作的光盘模具表面沉积一层DLC膜,表面硬度可以提高到85HRC,耐磨性显著提高,摩擦系数降低到0.02,模具寿命增强2-3倍。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用PRC耐蚀型塑料模具钢制作的模具表面沉积TiN涂层,可获得大于160HV的表面硬度,非常适合制造高耐磨、高精度和高耐蚀性的塑料模具。
2016年我国五金模具行业政策及环境分析
差异化竞争战略:主攻设计与研发
关注横沥发展的人会发现,一直以来,横沥镇模具加工厂店以分散经营为主,未能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形象,横沥着力打造模具专业技术平台,以此推动横沥模具业由分散经营向集中经营转变,由自然发展向推动产业聚集和升级转变,并形成了自身的品牌特色,产业效益不断提升。
横沥努力的成效正在凸显,2011年,该镇模具产值46亿元,同比增长15%。并获得了“中国模具制造名镇”称号,“模具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成功举办了第五届模具展,意向成交额达到1.15亿元。
“低端的制造业不能支撑未来,摆脱'要素驱动'依赖,谋求'创新驱动',主攻设计与研发,才是今后产业发展的重要出路。”罗百辉表示,横沥的目标是全力推进模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模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平台,目标是把横沥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模具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
借此东风,横沥模具城确立了“立足东莞、面向珠三角、辐射全中国、服务全球”的高远定位。但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莞实验中心总经理梁培志提醒:东莞市缺乏国内外知名模具品牌,横沥镇可以选择一个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几家龙头模具企业。
2016年来,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横沥镇经济仍逆势上扬,上半年,横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2%,高于全市2.4个百分点。
上述数据证明横沥力推的调结构、促转型工作已收到初步成效,横沥模具业发展仍然有其自身的基础优势。此外,今年6月份以来,横沥提出“从模具名镇向强镇跨越”的决策,并迅速付诸行动实施,着力从科技创新方面攻坚,在“产学研”合作和平台建设上打开了突破口,客观上也为该镇建设“模具强镇”增添了后发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