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碟形弹簧的现状,我国碟形弹簧的未来在哪里?(2)
对未来碟形弹簧的展望:
一.加快修订碟簧国家标准。GB1972-92标准与国外碟簧行业公认的德国标准DIN2092、2093技术要求差距甚大,当今国外同行在冷加工、热锻造、模夹具、热处理等工艺装备和表面处理方法都已经用了数控技术,尺寸与形位公差、热处理表面硬度离散度极小,我国标准的精度要求必须与先进工业国家相靠,不能再分I级和II级。
中国碟形弹簧的现状,我国碟形弹簧的未来在哪里?(1)
2014年,中国碟形弹簧总产值已超过8700万元人民币,除了主机厂自己制造外,制造碟簧的厂家多数分别在江苏、浙江、上海、天津等地。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全国每年使用的碟形弹簧达4000万件以上,大体分别如下:
中国碟簧无论在质量上、装备上、材料上还是应用领域上来看,还远远跟不上工业生产的先进国家。应该说,我国碟簧的应用还处在发展期。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碟簧的现状及对未来展望。
种国碟形弹簧的现状:
一.应用不广。虽然碟簧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除了引进的装备、产品使用碟簧外,国内自行研制的产品很少设计应用碟簧,除了吊架、模具、运载车等寥寥无几的产品外,凡设计应用碟簧的机电产品多少是仿制国外的。
二.质量不高。从制造工艺上看,国内波形弹簧和普通碟簧的制造工艺比较落后,还谈不上精度的一致性。从表面处理看,国内碟簧制造商都沿用发黑涂油工艺,而国外早就用了无油密封的磷化工艺和电泳工艺,产品清洁无污染。从外观上看普遍碟簧内外径都在倒角而未倒圆,锥面多是一渐增性曲线,而非一直线,负载曲线难以达到设计值,I级精度产品比例较低。
三.制造厂商规模小。制造设备及检测手段落后,国内的碟簧制造厂家在冲压上、机加工上、冷、成型工艺上的水平还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艺水平,喷丸处理和防蠕变工艺十分罕见。几乎没有一家有位移小、载重大的测力仪器,可以精密检测普通碟簧的负载曲线。
中国碟形弹簧的现状,我国碟形弹簧的未来在哪里?(3)
二.行业应进行结构调整、资源优化组合。我国碟簧制造厂家应及早看清形势,组成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企业,把力量集中一些。改进装备、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我们已经有几十年的碟簧设计和生产经验,有条件的公司还应组织人才成立碟簧研究所,从设计、工艺、装备、检测、信息、应用乃至市场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