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充型压头 液态金属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越大,充型能力就越好。在生产中,
用增加金属液静压头的方法提高充型能力,也是经常采取的工艺措施。用其他方式外加压
力,如压铸、低压铸造、真空吸铸等,也都能提高金属液的充型能力。
(3)浇注系统的结构 浇注系统越复杂,流动阻力越大,在静压头相同的情况下,充型
能力就越差。
4铸件结构方面的因素
衡量铸件结构特点的因素是铸件的折算厚度 (换算厚度,当量厚度、模数)和复杂程
度,它们决定了铸型型腔的结构特点。如果铸件的体积相同,在同样的浇注条件下,折算厚
度大的铸件。
图131(b)左边的曲线与铸件断面上各时刻的液相等温线相对应,称为 “液相边界”,
右边的曲线与固相等温线相对应,称为 “固相边界”。从图131(b)可以看出,时间为2min
时,距铸件表面x/R=06处合金开始凝固,由该处至铸件中心的合金仍为液态 (液相区);
x/R=02处合金刚刚凝固完了,从该处至铸件表面的合金为固态 (固相区),二者之间是
液固两相区 (凝固区)。到32min时,液相区消失。经过53min,铸件壁凝固完毕。所
以,图131(b)的两条曲线是表示铸件断面上液相和固相等温线由表面向中心推移的动态
曲线。“液相线”边界从铸件表面向中心移动,所到之处凝固就开始;
(2)铸型性质的影响 铸件在铸型中的凝固是因铸型吸热而进行的。所以,任何铸件的
凝固速度都受铸型吸热速度的支配。铸型的吸热速度越大,则铸件的凝固速度越大,断面上
的温度场的梯度也就越大。铸型的蓄热系数 (b2)越大,对铸件的冷却能力越强,铸件中的
温度梯度就越大。铸型预热温度越高,冷却作用就越小,铸件断面上的温度梯度也就越小。
(3)浇注条件的影响 液态金属的浇注温度很少超过液相线以上100℃,因此,金属由
于过热所得到的热量比结晶潜热要小得多,一般不大于凝固期间放出的总热量的5%~6%。
但是,实验证明,在砂型铸造中非等到液态金属的所有过热量全部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