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减点”中的前2字,下部竖钩两侧之点,左1右2,左松右紧,较难把握字的中心。右侧减去一点后,两侧对称,美观易写。
“中部减竖”仅指“黄”字。两横之间,小竖略显“多余”。变“由”为“田”后,即刻通透。其理如同“中部减点”中所列4字。
“其他减省”中的3个字各成一类。
“藏”字之形,类于“左中右”结构,又有戈钩右伸,极易写宽。省去左侧3画后,“藏”即瘦身。
“赫”字上松下紧,其下共有8个竖向笔画,十分拥挤。减省4画后,既疏朗开阔,又使上下对称。只是减省后百姓不易辨识。
“齡”字左紧右松。“齒”与“令”组合后,“齒”的末笔之竖画,如在该字中间竖起的一堵墙。将该竖减省后,两侧结构更易融为一体。可谓减笔中的精彩之笔。
优雅,是一种舒适生活的特有举动。而书画,是这种舒适生活的特有记号,她能让你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宣泄心中所有的不快,释放过分的快乐,让你在生活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怎是一个“高雅”了得?在中国的历史中,书画是陶冶性灵、优化身心的载体,她让书画家感到身心的愉快,因而长寿者居多。生活的舒适,决定了生命的长度。
通观全部增加笔画,主要是加横与加点两大类。而且较多数的增加笔画加在了字的右侧。这与楷书的“左小右大”“左短右长”“左轻右重”的结字原则基本吻合。由此可见,增加笔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增加汉字右侧的重量。
要学好一种传统碑帖,一要注意点画特点,保证“原味”;二要知道字形宽窄、结构松紧和结字规律,力求形似。三要熟记特殊写法(包括加减笔画及异体与别写),使之“正宗”。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察之者尚精”,思之者其理。先发现问题,再想通道理。力求“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