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观音的三面依次象征智慧、平安、仁慈。每一面法相蕴含一种大智能及感应功能、增福添慧、保佑平安、消l灾消难。正面,体现观音的般若德即智慧德性。左面的大愤怒面体现观音的解脱德,即彻底摆脱无明烦恼和种种束缚,达到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表现“众生念佛,佛念众生”同等同体的慈悲精神。右面的含嗔面体现观音的法身德,喻“常乐我净”象征众生的肉团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音圣像总体表示观音“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拨一切众生苦”的大慈大悲形象。是“慈悲”、“智慧”与“和平”的精神象征。
我国的观音菩萨在民间流传有三十三种,大致上分为: 杨枝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卧莲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净观音、阿耨观音、阿摩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观音、蛤蜊观音、六时观音、普慈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洒水观音。 除三十三个观音外,民间还有大量不同的观音,例如送子观音、三面观音等等。
水月观音是千手观音的异称,因为在敦煌艺术中,这两尊观音形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连。最早有纪年的水月观音是在敦煌发现的,那是一幅现藏于巴黎吉美博物馆的绢幡。由画面上可见,在千手观音像下方右侧的题记中,可以辨识出这尊菩萨是水月观音菩萨。他右手持杨柳枝,左手持净瓶,以如意坐的姿势悠闲地坐在水中的一块岩石上,水中长满莲花,他的左脚踏在其中一朵莲花上,在他的背后有片茂密的竹林,这景象使人想到观音就在他神圣的岛屿家乡—普陀洛迦。虽然佛经中的普陀洛迦岛是在印度南方的海上,但五代时的中国人却认为普陀洛迦就是在浙江外海的普陀岛。这个新图像最独特的特色,无疑是包围着菩萨像满月的祥光。对敦煌的画家们而言,水月观音是平易通俗的主题,在完整的敦煌石窟壁画目录中,水月观音占了十五幅,其中六幅完成于十世纪,其他的则完成于十一至十三世纪。近年来,学者搜集到更多的例子,数量超过三十幅然而,这些形象可能创作于八l九世纪。画家们在这种形象的创作上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