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石又名玛瑙石,是天然形成的一类非常具有装饰性能石材产品,雨花石的色泽非常鲜艳,并且色泽种类也非常多,因此是现代装饰行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类石材产品,但是天然的石材都具有其自身的一些弱点,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对其进行良好的保养,那么其使用寿命会大大的缩短,如何对雨花石进行保养呢?
1、要防酸防碱:
雨花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基本上属于中性,它在自然界所处的地质环境,也基本上属于中性。因此,保管环境也要保持中性。偏酸或偏碱,酸碱中的离子就会与雨花石中的色素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使雨花石变质,或腐蚀,或变色。正常情况下的水是中性的,偏酸偏碱的水,对雨花石都有影响。
2、要防热防曝:
加热或在强光下曝晒,随着温度的增高,也会改变色素离子的性质,使雨花石变质。保管时要离开热源,也要避免在阳光下曝晒。
3、要防干防裂:
雨花石在自然环境里,保持一定的湿度,有些雨花石中含有水分子,长期处于干燥情况下,会失去游离水分子,表面就可能开裂,尤其是抛光石和蛋白石,干放时间长了,就会开裂。保管时,最1好能保持相对湿度。还要防止机械性碰撞,在外力作用下会开裂破损,取放时要小心谨慎。
原始社会 雨花石走进人类生活圈
雨花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默默地沉睡了数百万年,究竟在什么时候进入人类的视野,走进人们生活的呢?可谓是千古之谜。现据考古发现,可上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五八年南京博物院先后四次对市中心鼓楼区北阴阳营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出土的大量文1物中,考古工作者还从当初含在死者口中、陶罐里发现了 76 颗雨花石。对当时的文化特征、社会形态、殡葬制度进行考证还发现,当时“制玉工艺较发达”,“玉石和玛瑙装饰品丰富”,雨花石不仅是人们喜爱的赏玩品、装饰品,而且还作为财富的象征和“可能有原始信仰的用意”。关于雨花石文化的历史渊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界也许会有更加喜人的成果。
雨花石色彩杂拾内容分析如下:
一、色彩学家把色彩区分为无彩色与有彩色。
无彩色:白、明灰、灰、暗灰、黑,共五种。
有彩色:红、橙、黄、黄绿、绿、蓝绿、蓝、蓝紫、紫、红紫,共十种。
雨花石上无色不显。五种无彩色与十种有彩色错综纠纷,形成万变千奇的万花筒。
二、无彩色或有彩色或两者相互交杂,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含贬褒):浅、极浅、极暗、灰暗、深、明快、鲜艳、鲜亮、跳(指单色或复色中跳出的出类拔萃之色)。
三、藏石家往往认为石有“色点“。收藏家贝芝泉藏一石,绿荫垂盖的幽洞中有一仙童,全石皆绿色,唯仙童身着红衣,这一点红即为“色点“。收藏家赵建勇藏一石,名“深山藏古寺“,一抹黄墙嵌于两座翠峰之间,这一抹黄就是“色点“。
四、配色:雨花石界叫“配碗“,是卖石人的看家本领,主要依据色彩(也含花纹因素),配制“散锦“出售,要注意冷暖色隔开,行话中常说,没有绿色无生气,没有红色不热闹,没有黄色石不富贵,没有紫色不稀罕,没有蓝色呢?没有人敢说,因为要找到蓝色,难乎其难。
五、好石者皆好色,但好什么色,亦因人而异,色彩会给人带来广泛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