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形状。雨花石的形状主要表现为圆滑的几何形状,如扁圆、椭圆、鼓圆、鸭蛋圆等常见的几何形状。雨花石经过几百万年的水潮冲涮荡漾,浪打水磨与大地震动、挤压,磨成了以上几种形状,看上去顺眼,摸起来舒服,给人圆润之感。
第二是纹路。看石中的纹路是否细腻流畅、曲折多变,或直、或圆、或曲、或旋,同时还要观察它的纹路是否形成图案,若是形成图案就更加有美感。雨花石中有“死石”“活石”之分,“活石”主要是指玛瑙石中的丝纹石。上好的丝纹石还要有宝玉石中的“绢丝射线”之折光,可随着视线的变动推移而变化,可大可小,石头就像活的一样。这枚“寿星佬”雨花石就具备了这一特性,可随着观赏的角度变化,石中的纹理仿佛也在变动,奇巧无穷。
南朝梁代 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问及雨花石的来历,往往会听到这样的故事:南朝梁武帝时,有个叫云光的高僧在石子岗(今雨花台)设坛讲经说法,感动上苍,为之雨花,落地后便幻成了五彩缤纷的雨花石,后人将讲经处便称之为雨花台。还有不少散见于史料中的诗文称:雨花石为女娲补天的遗石。如“珍重养清泉,有时天可补”。(孔尚任咏《六合石子》) “天也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娲氏炼五色之石,以补其阙”。
(战国《列子》)雨花石也五色之石也,是否就是补天的遗石呢?其实,这都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不足为据。很显然,雨花石的成因是科学的,雨花石的历史比云光说法更加久远。云光说法与雨花石的结合源自所处年代佛教盛行的社会背景。如今时过境迁,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的情景早已被历史的烟云所湮灭,而云光说法这一神话传说伴随雨花石赏玩活动的延续,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今年,由南京市质检院和南京雨花石博物馆联合起草的江苏省地方标准《雨花石鉴评规范》,已经通过国家标准委的批复,并开始实施。《雨花石鉴评规范》给出了雨花石鉴定真伪的十个特征,同时从六方面来评判雨花石的等级。
一般来说,雨花石共分为六大类,即玛瑙质、玉髓质、蛋白质、水晶质、油泥质、石英类等,《规范》分别从光泽、颜色、纹理、透明度、原石形体、主要化学成分、结晶状态、莫氏硬度、密度和折射率等十个方面,列出了六类雨花石的特征,比如玛瑙质的雨花石纹带状特征明显,而玉髓质则无带状花纹。而对于雨花石的等级,《规范》则从质地、色彩、形态、纹理、呈象和意韵等六个方面给了一个明确的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