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我国古代玉的帝王。历史上再没有哪位帝王,象乾隆帝那样,对玉器的认识和研究投入如此大的精力。
他爱玉、藏玉、甚至在玉器制作上亲力亲为。他在位期间是清宫收藏古玉最多的时期,据说乾隆皇帝咏玉的诗文就有800首之多。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除第16子早殇未命名外,其余诸子取名均与玉器有关,皇帝希望以这样的方式让玉之福祉润泽其后代。
乾隆皇帝对玉的痴迷,促使“乾隆玉”成为18世纪中国玉的代名词。
乾隆时期玉器流传至今藏品稀疏不多,除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各大博物馆有馆藏精品之外,民间很难再发现精品。当时的仿古风盛行,
沁色鉴定
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之间的颜色变化,我们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
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沁色的。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
汉白玉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它洁白无瑕,质地坚实而又细腻,非常容易雕刻,古往今来的名贵建筑多采用它作原料。
它的起名还有一个起源,据传,我国从汉代起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装饰庙宇,雕刻佛像,点缀堂室。因为是从汉代开始用这种洁白无瑕的美玉来做建筑材料的,人们就顺口说成了汉白玉。
汉白玉虽质地较为坚硬,但却脆弱易碎,所以汉白玉雕刻的艺术品极其稀罕。因为能称得上艺术品的,都必须用顶级的汉白玉,因为只有用顶级汉白玉才可以上数千万年不风化,次料,普通汉白玉则不同,风化年限较早,长的几十年,短的几年,有的甚至当年就风化,还有的刚几年就存在石层石线开裂现象。
曾在2012香港春拍一个有少许破损的“汉白玉碗”以30万起拍的,后经众多收藏家疯狂争夺,最终以115万定锤成交。有破损的“汉白玉刻花缠枝纹碗”已经如此受欢迎了,可见汉白玉碗的魅力之大,价值之高。
近年来拍卖纪录:
1.乾隆年制玉碗(直径10.8cm)
估价150-180万 成交价269.6万 香港苏富比 2013-04-08
2.清乾隆痕都斯坦嵌雕花玉碗直径11.5cm
估价100-150万 成交价246.3万 北京保利 2009-10-18
3.乾隆年制玉碗(八卦纹)
估价50-80万 成交价192万 香港天都 2015-03-24
4.乾隆年制玉碗刻花卉纹(带盏托)
估价60-100万 成交价121万 香港富得 2012-10-18
5.乾隆年制款玉碗(一对)高4.3cm;口径10.7cm
估价60-80万 成交价92万 澳门中信 2011-12-06
6.清中期汉白玉玉碗
估价80-100万 成交价87.2万 中国嘉德 2013-04-08
* 产品名称:* 产品编号: 年代: 材质: 锌合金 纸质 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