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是心境,石是本源
林语堂说: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那么以“境、寂、禅…”为主流的东方美学风格,韵律与灵感,心中的水墨,成竹的妙笔,通通变成一种奇妙的延续。
浅浅雕刻的释放,艺的精妙与回应,逐渐变成石器的精益思想。而石的精心打造和细心研磨,逐渐变成石器的本源。
思想是自由的,在绝对自由的品界里,各式各样的灵感和结构都得到了尝试和探索,
工艺是严谨的,在绝对严谨的环境里,千锤百炼的锤炼只是让分子结构愈加相融。
我们在时光的追促下行走着
漫时光,漫却不敢怠慢
快易成拙,欲速则不达
因为需要耐心,需要从容不迫又要恰到好处
品名:「春」
产品作者:郑明忠 / 雕刻名家
材质:乌金石
尺寸:80cm*32cm*3cm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烟雨、嫩芽、蜻蜓… 一年中最好的的景色就是这被新生物裹挟下的季节,一切来得刚刚好。
设计理念:能够把“春”点缀得更诱人的物是怎样的?自由的,不受束缚的。
小蜓荷尖驻足,轻吮春露,新的畅游与希望是茶器想传达一种生活理念。传统的矩形设计边沿,乌金石的肃穆与沉稳将茶盘的稳重恰大好处的体现出来;细微之处是物的雕刻手法,笔笔细腻处处斟酌将蜻蜓的灵动与新荷的初蕊生动的浮现,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春的意境。
品名:「夏」
产品作者:郑明忠 / 雕刻名家
材质:乌金石
尺寸:80cm*32cm*3cm
“绿树荫容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夏天是新生物快速增长之际,春的新荷到了夏日也便是满塘满塘的盛开,水底游动的小鱼儿小蝌蚪儿,荷边飞梭的虫儿是夏日独有的景色。
设计理念:简约大方的方形设计,写意的夏日之景特地做了留白处理。乌金石细腻的肌理面,手工荷的精琢勾勒出后现代表现手法,一方面提升了茶器的观赏价值,抽象型的蝌蚪儿亦丰富了茶盘的整个视觉效果。
品名:「秋」
产品作者:郑明忠 / 雕刻名家
材质:乌金石
尺寸:80cm*32cm*3cm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的转折之季是秋。枯枝、落叶、麦子… 秋风吹熟了果子,满是收获的时候,春的绚丽夏的热情到了秋季仿佛到了说离别的时刻。
设计理念:长方形的器身造型拉开了茶盘的视觉效果,利用石的细腻纯粹刻画秋的落荷;流畅的线条,精致的雕琢使得盘面的灵意愈加栩栩如生,石器,妙也。
品名:「冬」
产品作者:郑明忠 / 雕刻名家
材质:乌金石
尺寸:80cm*32cm*3cm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气候的迁变和万物的沉睡是冬表现。不止是运量还是一种等待,厚积薄发的过程。
设计理念:冬荷处于静止状态,设计师利用荷的静谧典雅与冬的内敛雕锥出细致的深冬之意;无须多加修饰三两笔即可,盘面整洁大气又利于摆放茶具,美观与实用兼至;一年四季之中冬是养精蓄锐之时,弯曲的枯荷点点锥击,宛似河中真景。
惠安石雕 / 中华一绝 源远流长
▾
惠安石雕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一朵奇葩,素有“中华一绝”之称。惠安石雕是南派石雕艺术和闽南文化的代表,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半壁江山,早在六千多年前晋朝,惠安石雕作为永久性的艺术已被应用,见证了闽南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
郑明忠
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
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
国家一级 / 高级技师
惠安县雕刻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
惠安县郑明忠雕艺大师工作室艺术总监
▾
创作者郑明忠系国家高级/一级技师,省级雕刻艺术大师,出生于惠安洛阳古桥边,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和老一辈石雕艺人们的影响,耳闻目染他们在雕刻中挥洒汗水创作出一件件精美而永恒的作品,这场景使他立志坚定的要走上艺术创作这条道路。从16岁开始做学徒,到现在从未有放弃这门手艺的念头,创作灵感取材于生活,常常独上洛阳桥,踏着余晖,倚靠着斑斓石栏,凝望退潮归来的渔船,船儿划出了一条波光粼粼,就连滩涂与晚霞也别有一番味道,由此激发灵感开始创作《云水间》系列作品,《云水间系列三》和《云水间系列四》均入选国家博物馆展览和国内众多雕刻艺术评选赛奖项。
郑明忠作品凝炼疏旷,意蕴深远,是随意亦是画意,独具匠心,他宁可独进独出,也不随波俗流,这是他走艺术创作之路的志向。它强调了创作的个性,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艺术家的必由之路。他提出了“要随意,不要刻意;要画意,不要工艺;要匠心,不要匠气。”的创作观点,我们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了一种自然、真实又不失艺术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