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描述
斯必得结构灌注胶系纳米增韧改性环氧树脂类液态灌注胶。符合GB50728 《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及JTCJ/TJ22《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A级胶技术要求,通过国家标准90天湿热老化性能试验。主要用于桥梁结构动荷载粘钢加固、外包钢加固及需高强度粘接的灌注施工。
产品条件
桥梁等混凝土构件外部大面积钢板块或≥5mm的厚钢板块灌注粘钢加固;混凝土结构湿式外包钢加固;预制构件装配缝隙、钢筋混凝土装配缝隙、混凝土宽裂缝(l-5mm)等灌注粘结施工;混凝土内部缺陷(蜂窝、孔洞)的灌浆修补;地脚螺栓、设备底板二次灌浆、索孔灌浆。
性能特点
◇强度高,特别是钢—钢及钢混凝土粘接抗剪强度高;
◇耐冲击、抗疲劳,特别适合于铁路及公路桥梁等动荷载加固;
◇抗老化性及耐介质(酸、碱及水等)性好;
◇固化温度范围广,可在室温接触压力下很好固化;
◇不含挥发性溶剂,硬化时收缩小;
◇适用期长,但固化速度快,施工固化过程不受外界震动(如桥梁行车)影响。
3 主要性能
4工程应用一桥梁灌注粘贴大面积钢板加固
4.1 适用范围
一般受弯及受拉构件的外部灌注粘贴大面积钢板加固;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C15;
4.2 工艺流程
4.3施工要点
1准备工作
准备好脚手架、灌浆设备、打磨设备、钻孔设备、配胶用具等,为灌注粘贴施工做好准备工作。
2钢板上钻孔
在钢板上钻固定螺栓孔和注胶孔,一般每平方米可设固定螺栓孔6-7个,注胶孔3-4个。注胶孔的大小应与灌浆嘴相匹配,并保证注胶孔周边能密封。
3混凝土中相应位置钻孔
把钢板紧靠粘合面,在混凝土上相应位置钻固定螺栓孔。也可用放样的方法确定混凝土中的固定孔位置。
4表面处理
钢板及混凝土粘贴面应认真进行表面处理。钢板应进行除锈、打磨处理,混凝土粘合面应进行打磨或糙化处理。具体参见涂刮粘钢加固。
5固定钢板
将钢板托起悬挂在各螺栓上,拧紧螺母。为控制注胶层的厚度,可在每个紧固螺栓孔周围塞垫一定厚度的垫片。
6留排气孔
在粘贴而周边每隔0.5米左右插入一软管作为排气管,钢板周边各角都应设置排气管,水平钢板应保证排气管溢胶位置高于粘贴面。
7周边密封
按推荐比例称取并调配封口胶,用抹刀将钢板周边缝隙、螺栓及注浆嘴周同间隙用封口胶密封,不允许出现密封不严现象。封口胶在25℃时的可操作时间约为60分钟,可根据施工具体情况确定每次配胶量,以兔造成不必要浪费。密封施工一天(25℃)后即可进行灌浆粘贴施工。
8配胶
按推荐的配胶比例准确称取A、B两组分搅拌均匀即可进行灌注施工,为节约成本及降低收缩和反应热,也可视施工具体情况,在配好的胶液中加入适量填料(如水泥、石英粉),再一同充分搅拌均匀。为了防止反应热在容器内积蓄而造成暴聚浪费,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配胶原则,且配好的胶液应立即进行注胶施工。当施工气温较低时,可采用对各组分分别预热的方法,温度升高将有效降低胶液粘度便于注胶施工,但应注意:随着胶液温度升高,可操作时间会相应缩短,混合后胶液的温度以不超过500C为宜。
9压力灌胶
用合适的灌浆机具从注浆嘴压力注入灌注胶胶液,注胶工作应从一端开始,当邻近注胶嘴有胶液流出时,将当前的注胶嘴封闭,移至出胶的注胶嘴继续注胶。当排气管中有胶液流出时则将其弯折扎紧。注胶的同时用小锤敲击钢板,由声音判断胶液流动情况及胶液是否注满。倾斜及垂直安装的钢板要从最低位置开始注入。最后一个排气管应在维持注入压力的情况下封堵,以防胶层脱空。施工中,注胶速度不宜过快,注胶先后顺序应合理,以防形成气泡。
10固化
灌注胶施工后最初几小时应注意检查是否有流胶现象,以防脱胶。常温( 25℃)下,固化小少于3天;固化温度降低,固化时间应相应延长。若固化温度低于5℃,应采取红外线灯(或碘钨灯)加热等加温措施或使用湿式外包钢注胶施工低温同化改性产品。
11检验
先查看钢板周边是否有漏胶,观察胶液的色泽、硬化程度,并以小锤敲击钢板检验钢板的有效粘接面积。不密实
区可补钻注胶孔和排气孔进行补注。
12防腐处理
灌注粘钢施工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当外抹砂浆保护层防腐时,可于钢板表面用胶点粘一层豆石或
外包一层钢丝网以利粘结;建议抹灰前涂刷一层混凝土复合界面剂,再抹砂浆进行防护。
包装
本产品采用塑料桶内包装、纸箱外包装;按组供应(每组包括主剂1桶、硬化剂1桶),包装规格分大组(采用20kg塑料桶)和小组(采用10kg塑料桶)两种。包装形式也可应客户要求另行商定。
本品应密封赃存在环境温度5℃-40℃的干燥、清洁的库房内,不得露天堆放或雨淋,包装开启后不得长时问存
放;不同品种胶粘剂及各组分应明显标识存放,避免混杂。自生产之日起,包装完好时有效贮存期为12个月。本产品不属于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能以一般交通工具运输,运输途中不得损坏包装、曝晒或雨淋,不得倾斜或倒置。
本产品施工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安全帽等),现场注意防火并保持良好的通风。若不慎弄上皮肤或衣物,可立即擦拭干净并用大最清水冲洗;若不慎误食或溅入眼睛,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