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死者埋葬处所做的一种纪念性的载体,一般以石质材料制成,也有使用木材、金属材料和其他材料制成。
中国古代“墓而不坟”,只在地下掩埋,地表不树标志。后来逐渐有了地面堆土的坟,又有了墓碑。
从而墓碑由实用品逐渐转化为文化艺术品,其功能、形态、质地、文饰也越发多样化了。名人墓碑更加讲究碑身多用花刚岩、大理石等上等石料,碑顶有死者雕像或在碑中心镶嵌死者的烧瓷像。墓碑成为
记载死者家族世系及功德行事的“荣誉状”和装饰品了。这很符合国人的光宗耀祖、泽及后代、流芳千古的社会风尚。
为不受风吹、雨淋、日晒等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便把碑表立于墓外,墓志与铭埋于墓内。墓碑盛行于汉、唐,以后成为定势。
土家族的墓碑上一般有铭文和墓址铭。墓碑雕刻多以一组多画的方法表现一个故事,或一组人物或某些事件。其题材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表现土家族历史、人物传说、神话的。如《八部大神》故事、《向王天子》故事、《兄妹成亲》故事等。二是传说孝道的。如《梦中哭竹》、《王祥卧冰》等传说戏剧故事。三是神话传说故事。如《封神榜》、《八仙神洞》故事等。四是宣传忠勇的故事。如《三英战吕布》、《桃园三结义》等。一座墓碑上常常刻下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物,神情兼备,形态各异,特点突出,场面复杂,十分生动,足见土家族石刻工艺之高超。土家族的石刻工艺除墓刻外,还有石头雕刻的狮子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