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和玉,是中华文化的两个重要的载体。
讲到书画,大家都知道纸黄金这个概念,世界上最适合做纸黄金的东西是什么?就是中国书画。
犹太人如何携带财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犹太人在整个欧洲受到迫害,前往他乡,所有的财富都带不走,那么犹太人是怎样把自己的财富变化成可以带走的东西呢?他们疯狂地、也是不动声色地购买两样东西,一样就是欧洲的古典油画,他们把油画卷起来变成一个个的油画筒,一个这样的筒里头可以卷十几张油画,逃难的时候就背着这个筒,筒里的画可能值几百万,这是一样东西。第二样东西是邮票。全世界的邮票市场上是由犹太人控制的,全世界的邮票作为收藏品也是从犹太人开始的,小小的这么一枚邮票可以炒到几百万也是犹太人在中间运作的。他们为什么要把邮票变成这么昂贵的东西呢,就是因为它比油画还要便于携带。所以犹太人逃难的时候,每个人箱子里头都有一叠邮票,那就是他们的财富。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2011年5月22日嘉德春拍 4.255亿元人民币。
国画犹如纸黄金
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比油画和邮票更便于携带、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价值更大的东西,那就是中国书画。大家想象一下在保利拍卖的齐白石的《松鹰图》,当时是4.4亿元人民币,如果都把它变成纸币,要用多少辆运钞车来运它。
如果这个收藏《松鹰图》的人在战乱中逃难的时候,把这张图放在水里一泡,揭裱,其他的东西都不要了,就要那个画芯,一揭裱出来,晾干以后,七折八折,折到一个小小的信封里头,往衣服兜里头一放就带着走,而且它还在升值。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水墨画、纸制品,越来越被收藏界所看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有一些国际炒家,在国际美术品收藏市场上,更看好布面上的作品,而纸制的作品就稍逊色,如果一个大师画的画不是在一个白麻布的材质上,而是画在纸上,这幅画的价格就会很低。这是因为西方人一直欣赏画在亚麻布上的油画,然后形成了一个偏见。
王羲之草书《平安帖》2010年11月20日 嘉德 3.08亿人民币。
宣纸寿命超过麻布
过去,中国的字画和欧美的油画在拍卖上竞拍时,欧洲人把中国字画当成欧洲的水彩画、纸制作品,所以他们不会给很高的价格。但现在他们逐渐知道了,其实从材料的耐久性来说,宣纸超过所有的亚麻布。纸寿千年,宣纸的寿命比麻布、绢制品寿命都要长。
古人认为,写在纸上的东西有一千年寿命,画在绢上的东西只有五百年的寿命,时间一到它自己就烂掉了。现在看来,这个说法也是有问题的,我们现在考古发掘出来的有一千多年甚至超过两千年的东西。如果纸不是遇到故意损毁或者水灾、虫灾、火灾等,它维持的寿命是超乎我们想象的。绢寿命短是因为它是蝉丝,含蛋白质,容易脆化,变成碎片。很多人觉得4亿多的一张纸制作品是不可思议的。
毛笔比筷子更复杂
欣赏中国书画,必须从材料入手,这是中国书画和国外绘画一个最大的区别。我们的老祖宗非常聪明地发明了几样东西:
第一个是毛笔,只有我们和受我们影响的国家。
毛笔的设计非常精妙,完全是中国人哲学观和世界观的一种反映。毛笔八面有峰,有主峰和其他辅助部分,每个部位要用什么动物的什么部位做主毫、什么部位做辅毫,非常考究,非常智慧。世界上其他地方都知道要用动物毛做笔,但都是齐刷刷的一排。你想圆锥体的笔和齐刷刷的一支笔哪一个更智慧?显然前者智能得多,因此在操作时也要困难得多。
西方的笔没有笔法可言,也没有人写过关于他们笔法的著作,但是用中国毛笔,你要怎样写出最好的字、画出最好的线条、点出最好的点来,这个讲究就太大了。所以中国历代关于笔法的著作很多,而且有时候我们一辈子的时间都没有办法明白笔法。
我们拿筷子,已经是个很复杂的事情,象欧洲人,拿起筷子那个别扭,怎么教都不会。拿毛笔比拿筷子要复杂得多,特别是要使毛笔运转起来,是一个全身心协调的动作。毛笔一长就会比较软,而笔一软,很多奇怪的线条就会出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用毛笔写出各种各样的字来,千变万化,同样一个点有无数点法、无数种形态,不象油画或水彩的笔,与纸面接触的形态是非常简单的。毛笔与纸面接触的形态千变万化。
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2011年12月5日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卖会 2.668亿人民币。
墨韵造就微妙性
第二是我们发明了墨。古人从锅灰受到启发,最后到大自然中寻找一些特殊的材料来烧一种最细的烟末,再把烟末刮下来,那种烟末是人为碾、研无论如何达不到的精细颗粒,所以世界上最细小颗粒的材料是中国的墨,它又是水溶性的,和不同份量的水结合可以变出数不尽的微妙层次,这种微妙性对于中国人的感觉的训练可以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这种微妙性上,中国人对灰度的感觉是超过所有其他民族的。
由白到黑的无数层次构成了我们的墨韵,我们把它归纳成所谓的“焦、浓、重、淡、轻”,每一个里头又包含无数层次,所以这种墨的微妙性,是中国画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宣纸能够经得起蹂躏
另外,墨和笔发明出来了以后,还要有一张很好的纸来使笔和墨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幸运的是老祖宗发明了宣纸。
宣纸是中华民族一项伟大发明,它的柔软性、渗透性和韧性,包括它表面绵密的结构,都是其它纸张无法相比的。我曾试过把一个刚写完的书法作品放大一千倍,发现这个宣纸厚厚的象鸭绒一样,而墨是躺在鸭绒里头行走、沁润,看起来有一个厚度。所以古人说力透纸背,笔要压到纸的背后,是有道理的,宣纸看起来薄其实是有厚度的,行笔能把墨压到里头去,然后才有它的这种味道。如果你轻轻地从表面拂过去,又有了另外一种味道。
所以中国的墨、笔、纸结合在一起,再通过我们从小的笔法训练,最后创作出我们的书画作品。所以,书画作品首先是从工具和材料上来界定它的。宣纸看上去这么柔软、纤薄,但是它能够遭受最野蛮的蹂躏。
李可染先生画画的时候,在画纸上要反复积墨,在同一个部位反复搓揉,而且他下笔是很重的,很多纸被他戳穿戳破,反过来说明宣纸是可以经受蹂躏的,体现出宣纸的耐受性。
王蒙《秋山萧寺图》2010年6月3日 保利 1.36亿人民币。
国画追求“四格”境界
中国人画画和欧洲人画画有一个根本目标的不同。中国人画画在某种意义上只是完成自我,这一点跟道家儒家的哲学是一样的。儒家的所有学问都是为己之学,是为自己的修养为自己的完美人格最后的完成,这个目标,作为一个君子来说,有很多手段可以帮你达到,其中一个就是书法、绘画。我们越过了一般美术的标准,而进入到一个人格道德的层面。
中国人评画有格的概念,共四格:棱格、妙格、神格、逸格。欣赏画时,也是根据这四格来的,并且按照这四格逐渐提升我们的欣赏能力。刚开始会比较喜欢棱格的作品,就是画得很仔细、很像,把一个东西画得惟妙惟肖。我们不会停留在这个阶段,还会追求比如神形皆备,表现性格特征、追求“神”似,这就是神格。世界上其他地方的艺术大多到这就为止了。但我们不是,还要强调妙格,即强调画家的主体性,强调简约,不仅要把对象画得像,还要画得神形皆备,并且用最简约的方法来表现。
与所谓的相似和栩栩如生背道而驰,中国画还要讲究逸格,要画得丑和怪,然后笔墨要有很多画家性格的表现,体现作者的主观性,自由自在,才能达到绘画的最高水平。
能够真正接受逸格作品的人很少。我们很多逸格作品之所以被人珍视,是由于有很多高级修养的文人对它赞美,比如宋代梁凯的泼墨仙人图,总共也就10来笔完成了一个大腹便便秃顶仙人在行走的形象。这种作品如果跟张大千比起来,大家可能还是会喜欢张大千的作品,因为好看。但是,张大千只到棱格和神格,而梁凯到了逸格。
为什么逸格是书画的最高标准?因为它达到了高度操控的自由自在境界,是人品的最高修养,是用笔和材料的最协调把握。
具有逸格的作品在整个古典欧洲的绘画中是不存在的,20世纪后受东方艺术影响,西方也开始将中国大写意绘画进行尝试,但因为材料等限制,不可能像我们可以做到逸格。所以,我们对比中西艺术的时候,发现西方20世纪发现的东西,我们中国人在北宋时就全部想透了,因此我们对绘画的认识比西方要早一千年成熟。
来源:中国日报书画艺术
附:汉宫秋图 长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