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虱是保护地栽培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害虫,几乎可为害所有蔬菜。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死亡。此外,尚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导致煤污病的发生,造成减产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白粉虱亦可传播病毒病。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l.0~1.5毫米,淡黄色,翅面覆盖白蜡粉,俗称“小白蛾子”。卵长约0. 2毫米,侧面观为长椭圆形,基部有卵柄,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1龄若虫体长约 0. 29毫米,长椭圆形;2龄约0 .37毫米;3龄约0. 51毫米,淡绿色或黄绿色,足和触角退化,紧贴在叶片上;4龄若虫又称伪蛹,体长0.7~0. 8毫米,椭圆形,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呈蛋糕状(侧面观),中央略高,黄褐色。
【生活习性】 在温室条件下1年可发生10余代,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为害。成虫喜欢黄瓜、茄子、番茄、菜豆等蔬菜,群居于嫩叶叶背和产卵,在寄主植物打顶以前,成虫总是随着植株的生长不断追逐顶部嫩叶,因此在作物上自上而下白粉虱的分布为:新产的绿卵、变黑的卵、幼龄若虫、老龄若虫、伪蛹。新羽化成虫产的卵以卵柄从气孔插入叶片组织中,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极不易脱落。若虫孵化后3天内在叶背可做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了爬行的机能,开始营固着生活。温室白粉虱在我国北方冬季野外条件下不能存活,通常要在温室作物上继续繁殖为害,无滞育或休眠现象。第二年通过菜苗定植移栽时转入大棚或露地,或乘温室开窗通风时迁飞至露地。因此,白粉虱在发生地区的蔓延,人为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白粉虱的种群数量,由春至秋持续发展,夏季的高温多雨抑制作用不明显,到秋季数量达到高峰,集中为害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在北方由于温室和露地蔬菜生产紧密衔接和相互交替,可使白粉虱周年发生。
【防治方法】 对白粉虱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出“无虫苗”为主要措施,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①农业措施 提倡温室第一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黄等较耐低温的蔬菜,而减少番茄的种植面积,这样不仅不利于白粉虱的发生,还能大大节省能源。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的白粉虱,清理杂草和残株,以及在通风口增设尼龙纱等,控制外来虫源,培育出“无虫苗”。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以免为白粉虱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加重为害。
②药剂防治 在温室白粉虱发生较重的保护地,及时喷药虱马光。有效成分含量:3%啶虫脒(含隐性成分)剂型:微乳剂 产品规格:80ml*80瓶/箱
产品卖点:本品对白粉虱特效,多元复配,杀虫杀卵持效期长达10-15天;见效快,15分钟死虫,24小时达到死虫高峰。适用作物:黄瓜、辣椒、西红柿、茄子,西葫芦;花卉、果树、药材、烟草等。
③生物防治 可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峰,当温室番茄上白粉虱成虫在0. 5头/株以下时,按15头/株的量释放丽蚜小蜂成蜂,每隔两周1次,共3次,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并能有效地控制白粉虱为害。
④物理防治 黄色对白粉虱成虫有强烈诱集作用,在温室内设置黄板(1×0. 17米纤维板或硬纸板,涂成橙黄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每667平方米32~34块)诱杀成虫效果显著。黄板设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粘油 (一般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7~10天重涂一次,要防止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本方法作为综防措施之一,可与释放丽蚜小蜂等协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