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清道光时期,中国逐步进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外国列强的入侵,无情的天灾人祸,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日趋贫困。尽管道光皇帝主张节俭,但由于国家财政的拮据,景德镇御窑场生产规模较前朝大大缩小,实际花费亦大大减少。故道光朝的瓷器库存在清宫旧藏中,数量较前朝有了巨减,且无创新之作,绝大部分为沿袭前朝的传统品种。可圈可点的,仅有代表当时制瓷zui高水平的“慎德堂制”款瓷器。
慎德堂坐落于北京圆明园内九州清晏的西面,为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次年落成,是道光帝在圆明园行宫中的主要生活场所。其晚年主要在此生活,且在道光三十年(1850)驾崩于此。署“慎德堂”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个官窑品种,为景德镇御窑)‘特意为道光帝烧制的堂名款瓷器。陈浏《陶雅》称“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
“慎德堂制”款瓷器制作之精致,其器物底足处均以红彩侧锋楷书“慎德堂制”款,非同时期其他瓷器所能比拟,与同时期书“大清道光年制”款的器物相比还有过之。目前的北京故宫博物馆所收藏传世品中,除当年放置于该堂内使用后被焚毁及流失的瓷器外,其共计357件,当中清宫旧藏298件。它们主要以彩瓷为主,如白地粉彩、黄地粉彩、绿地粉彩和红地描金彩等。也有少部分青花及单色釉瓷,如白釉、黄釉、绿釉等。其造型主要为生活用瓷,、高足杯、花盆、渣斗等器型。而这批器物的装饰题材则以象征祥瑞的花草、鸟兽、人物为主,常见的纹饰有灵芝水仙纹、八宝纹、缠枝莲花纹、兰草纹、云鹤纹、云蝠纹、云龙纹、花蝶纹、五蝠捧寿纹、婴戏纹、八仙人物纹、十八罗汉纹等。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慎德堂制”款的山水人物题材瓷器
尽管早在乾隆粉彩中山水人物题材就是主要题材,但在“慎德堂制”款瓷器上的自然山水中,画面人物多具祈求幸福祥和的色彩。如此类题材的代表作,故宫藏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白釉粉彩山水人物瓶(图5)。该灯笼式瓶高26.5厘米,甁腹绘远处山林叠嶂,近处山间小路上一老者与小童漫步其间。老者手持悬挂葫芦的宝杖,小童则手拿如意,于隐逸山林、逍遥自在的生活画面中祈求“如意万代”的吉祥之意尽在不言之中。而七彩祥云缠绕仙台楼阁的景致画面,更成为晚清时期粉彩山水绘画的固定程式,备受欢迎和效仿。
道光皇帝与其祖父乾隆皇帝,就其治国为政而言风格炯然有异,一个崇尚奢靡,一个主张节俭,当然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也有所不同。道光元年十一月初八日,初登皇帝位的道光皇帝便颁发《声色货利论》一文,在文中他引用孔子的名言:“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表示出“为人上者要知稼穑之艰难,力崇节俭,返本还淳”的政治观点。道光皇帝在他所作的《慎德堂记》中,又反复强调了自己修建慎德堂的目地,是为“崇俭去奢,慎脩思永。”崇尚节俭虽然是清朝历代皇帝的基本国策,但道光以前历代皇帝的节俭内容大不相同,例如皇太极时,黄金只许造盘、盂、匙、箸等,而以黄金造于鞍、马辔等装饰就被视为不节俭,但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不仅鞍辔多为金饰,还用大量黄金装饰宫殿及各种器物,甚至在瓷器上也多以金彩描绘,这些都不认为是不节俭。乾隆时期的节俭更特殊,他只要南巡时沿途接驾之物“勿踵车增华”。道光皇帝的节俭主要体现在宫廷用度上,《燕下乡脞录》一书内曾记载:“宣宗中年,尤崇节俭,尝有御用黑狐端罩,衬缎稍阔,令内侍将出,四周添皮,内府呈册需银千两,乃谕勿添。”对于建议兴建宫室园囿的大臣,道光斥之为“此乃我大清万世之罪人,即应立正典刑暴白天下”,并指出“试思府库之藏,来自何所耶?变其名色,分期出纳,又将谁欺乎!呜呼!乃是否民脂膏也”。
慎德堂,本是圆明园九州清晏建筑群的一座。道光皇帝独爱此堂室,并长期活动其中办公,特别在道光晚年,慎德堂更是被他当作紫禁城内的“养心殿”,颁布无数政令。
出于对慎德堂的偏爱,道光皇帝要求慎德堂的日用品上,均带有“慎德堂制”的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部门”景德镇御窑厂为慎德堂烧造了一批瓷器,随年贡进京,作为道光皇帝的私人御用瓷器,威风八面。
查阅档案得知,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它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于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它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生活行宫,道光皇帝晚年主要在此生活并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驾崩于此。在传世的一幅《喜溢秋庭》画轴上,曾详细描绘过道光皇帝在慎德堂内的生活场景,画卷左上角钤“慎德堂宝”印一枚。由此是否可以推论,署“慎德堂”款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特意为道光皇帝烧制的堂名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个官窑品种。
道光粉彩无论是官窑、民窑的传世品都较为常见。从陶瓷史的发展角度分析,此时处于瓷业的衰退阶段,官窑的技术水平虽然存在一定缺陷,但有些产品也可与乾隆、嘉庆比美。
署“慎德堂制”款瓷器,主要以彩瓷为主,如白地粉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红地描金彩、紫地粉彩等。也有少部分青花及单色釉瓷,如黄釉、白釉、绿釉等。其造型主要为生活用瓷,有瓶、尊、花插、盖罐、渣斗、碗、盘、勺、高足杯、花盆等多种器型。装饰题材以象征祥瑞的花草、鸟兽、人物为主,其他如云鹤纹、云蝠纹、云龙纹、灵芝水仙纹、缠枝莲花纹,花蝶纹、兰草纹、鸳鸯莲花纹、八宝纹、博古纹、五蝠捧寿纹、婴戏纹、八仙人物纹、十八罗汉纹等等,也是这批器物常见纹饰。
尤其是“大清道光年制”款或“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的住处,有此款的器物应为皇帝御用品,工艺非常精细,另外道光时皇亲国戚增多,有些传世品是他们当时订制的“行有恒堂”款或“睿邸退思堂”款的白地粉彩瓷器也非常精细。总之,道光粉彩在前代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发展,也有本时代的特色,表现如下:
1、仍然追求乾、嘉时官窑的特色,以各种色地粉彩勾莲开光装饰为主,开光内绘山水人物或富有吉祥内容的画面。有的还加绘青花,非常宜人。缺点表现在彩色釉涂地时涂染不匀净,不能浑然一体。
2、官窑的白色地釉较润泽,但底釉如为松石绿釉时比嘉庆器物色稍深;如为白釉时往往出现波浪状的釉面,一般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形成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
3、道光时皇亲国戚较多,他们订制的瓷器很多,并都有斋堂款识。
4、道光粉彩的造型基本上延用乾、嘉时的传统器形。只有冬瓜罐为此时新创,罐口内敛、丰肩,直筒状圆腹,卧足。更为突出的是小件器皿丰富多彩,酒杯多种多样,有套杯、卧足小杯、铃铛式小杯,杯外有配合纹饰的墨书诗句。
5、道光粉彩的纹饰除延用乾、嘉时的传统纹样,新创纹饰也很突出。主要表现在喜绘动物纹。传世品中大小动物画多达十余种。
6、道光粉彩的款识也别具风格。青花或红彩篆书者行笔圆润流畅,紧凑。楷书多为斋堂款,用侧锋书写,笔力刚柔相济,红彩浓艳匀净,难以仿制。
慎德堂,本是圆明园九州清晏建筑群的一座。道光皇帝独爱此堂室,并长期活动其中办公,特别在道光晚年,慎德堂更是被他当作紫禁城内的“养心殿”,颁布无数政令。
出于对慎德堂的偏爱,道光皇帝要求慎德堂的日用品上,均带有“慎德堂制”的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部门”景德镇御窑厂为慎德堂烧造了一批瓷器,随年贡进京,作为道光皇帝的私人御用瓷器,威风八面。
公司运 用专业团队,博学多才的鉴定专家, 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为广大藏家提供zui精细的一手资料为藏家提供zui真诚zui有效的收藏建议。同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资源的全角度宣传,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的宣传阵容,为海内外收藏家,艺术家搭建一个广阔的文化艺术品收藏交流交易平台,携手共赢中国文化市场的繁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