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货币史,宋代是铸币和使用非常发达的时期,宋钱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不仅延续了唐朝以来的通宝制度,更是开创了御书钱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钱币种类,而开创这一先河的正是宋太宗皇帝赵光义。
御书钱的鼻祖是宋代淳化元宝,于宋太宗淳化年间(公元990~994年)铸造,钱文为顺时针旋读,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据《资治通鉴》卷第十五《宋纪十五》记载:国初钱文曰“宋通元宝”。乙未,改铸“淳化元宝”钱,帝亲书其文,作真、行、草三体。自后每改元必更铸,以年号元宝为文。此后历朝直到至民国,“以年号元宝为文”的年号钱也成为一种惯例。
目前存世的淳化元宝较为多见,通常价格也很便宜,据华夏古泉介绍,普通版别市场价格在5元左右,但有另有一种“缩水淳化”版别,“淳化”二字楷书,而“元宝”二字仍然属于隶书,此版别颇为少见,在中国嘉德2009年秋拍中,一枚缩水淳化 元宝小平,以17920人民币成交。
但因淳字的写法不同,又细分为7种。
1.缩水淳化(三点水汇聚一头)
2.甩提水淳化(三点水之第二笔甩下,第三笔提上)
3.弯折提水(三点水之第三笔画)
4.均点水(三点水的笔势与缩水一致,但平均分布)
5.圆点分离元和言旁淳(元字第一笔画为圆点,且与第二笔化分开;淳字三点水为言字旁)
6.连笔元及四点相连水
7.草书
上述七种中,其中缩水版教罕见,均点水也较之罕见。其余多见。
此外,蕞引人关注的淳化元宝当属一种佛像金钱,为供养钱,非正用品。“淳化元宝”金钱背所铸的两尊佛像,均有莲花宝座和祥云依托。莲花是佛教的象征,说明这种金币与当时的佛事活动有一定的关联,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我国之后,唐代时发展到了兴盛阶段。但是五代时期地方割据,致使佛教受到了摧残。到了宋代初年,宋政权对佛教进行了适当的保护,停止对寺院的废毁,并派人去印度求法,使佛教得到了恢复。
公元960年,赵光义年20岁,参与“陈桥兵变”,劝说武功十分了得的兄长赵匡胤摆脱后周周世宗的领导,并拥立其兄为帝,创建北宋,开创统一四方的大业。正当全国即将统一的前夕,赵光义又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与当时任开封府府尹的赵光义在宫中酌酒对饮,商议“国家大事”,就在这天深夜,身强力壮、年仅五十岁的赵匡胤突然不明不白地驾崩了。太祖之死,蹊跷离奇,更离奇的是两天之后,赵光义抢先登基皇位,当上了皇帝,自封宋太宗。
太宗一继位,就改年号为“太平兴国”,发行“太平通宝”钱币,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赵光义先派大将潘美等挥师北上,围攻北汉都城太原,赵光义于二月率军亲征,宋军击退辽国援兵,灭亡北汉,终于结束了自唐末黄巢之乱以来近九十年藩镇割据混战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统全国。
雍熙三年(986年),赵光义派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进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大败而溃。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西路主将杨业因掩护军民南撤被辽军俘虏,在狱中绝食三日而死。
北宋淳化年间,赵光义虽已登基多年,但仍然感到大宋江山并不稳固,尤其是金沙滩一战的惨败以及保国良将杨业的惨死,使他心惊肉跳。赵光义虔信佛教,于是铸了金佛币供奉到五台山演教寺内,祈求佛祖保佑,但对于此枚金质供养钱在当时窖藏的数目,史书却没有详记。
相较于普通铜制的淳化元宝,金质钱更为稀少,也更为珍贵,从而也成为历次钱币拍卖中,各路藏家青睐之物,在中国嘉德2012年秋拍中,“淳化元宝”背佛像金质供养钱,以34.5万人民币成交。不过,正是由于“淳化元宝”金质钱稀少难得,也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赝品,滥竽充数,因此十分值得藏家注意。
亚洲金牌艺术品运营团队---致力于服务中国艺术品事业!
资深古玩经纪人:黄经理
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银聚祥邸二楼
-------专业艺术拍卖古董古玩鉴定拍卖--------
古董-古玩-字画-瓷器-玉器-杂项-鉴定-拍卖-展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