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寿山石,很多人反应就是有着寿山石之首称号的田黄。田黄石从古到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誉为“石中之王”。清朝皇室将田黄石视同拱璧,
宠爱有加,是刻制御印的章料。民国时期有“易金三倍”之说,是富贵、地位的象征。时至今日,田黄石的经济价值越发显现,有道是“乱世黄金,盛世田黄”,
人们不惜重金竞相购藏,田黄石产于福州寿山溪流域的水田中,原石多为独石状,形似和田仔玉。因无根而璞,挖掘艰难,故极稀有而显珍贵
寿山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首,2006年,寿山石雕被列入《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标志。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是福建省唯一的省级工艺美术综合性研究和服务机。
承担着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科研、创新、传统工艺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信息交流等工作,是研究我省传统工艺的重要基地。寿山石摆件出现,大体自宋以来而盛于清朝。这主要得益于寿山石的尊贵地位,而且手工业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对柔可雕刻的寿山石,更加精细、快捷的加工。明代的寿山石摆饰较为细小,多以文人玩物为主自清代以来,随着历朝皇帝对寿山石尤其是田黄的青睐,寿山石雕刻得到长的发展,尤以人物摆件为主。
现当今,寿山石界年轻的有影响力摆件雕刻师有刻人物弥勒的王孝前,刻观音的林伟国,刻罗汉的郑国锋等;刻花鸟的有陆祥雄,张志在,薛进元,孙文通等;高浮雕的有黄躬耕,陈祥清;大型雕件创作者林志权等
这里只是罗列了其中一部分,大部分寿山石雕刻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如著名雕刻家林元康所作的《三罗汉》,作品构思精妙,巧夺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