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正推动着金融科技进入智能时代。智能金融以其速度 快、精度高、成本低、个性化服务等优势而发展迅速。在传统银行业,已经有智能客服、智能投顾等诸多应用。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杨望在《金融市场研究》中撰文表示,智能金融要突破现有业务、渠道和产品的限制,积极开展新兴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引入工作。
智能金融特点与发展路径
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智能金融则是人工智能 在金融科技的具体应用。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和模型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对输入数据做出反应,具有“快速处理”和“自主学习”两种能力。它以大数据为基础、计算能力为平台、深度学习算法为核(智伴机器人 )。
回顾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行业一直是新兴技术的积极应用者:从最早现代通信技术兴起带来的电子化,到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网络化,再到智能手机等移动端普及带来的移动化,金融科技步入了智能化时代。
智能金融与传统银行业
智能金融的兴起无疑是对传统银行业的有益补充,能够提升其服务质量,高效而又便捷地将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连接在一起,省略了传统模式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因此,智能金融以其速度快、精度高、成本低、个性化服务等优势而在银行业内发展迅速,并孕育了新的商业模式。
相对于传统金融方式,智能金融的优势十分显著。最主要的,就是可以使大数据间潜在的联系显现出来。由于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数据导向的行业,已经经过多年的数据发展和积累,加上可穿戴设备、 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的兴起,将数据的维度扩充到线下,为智能金融中的大数据分析提供良好基础。同时,这些数据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工资涨跌、个人信贷偿还。
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挖掘出它们之间多层次的关联关系,以此来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把许多不可度量的事件量化,从而颠覆性地改变信用评估、风险定价等方式,为客户创造价值。
其次,智能金融可以改进银行业的服务流程,将数据与信息发布到银行的公开平台上,使金融服务变得更加透明化,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计算机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并行计算的速度都远快于人类。此外,模型还能不断迭代和优化,进行“试验-验证-学习”的正循环;而人工智能除了数据的输入、存储、处理以外,还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和更新知识。所以,当经济行为持续或重复,且具备数字化的信息输入,即当问题可以清晰地界定时,智能金融能提供远比人工精确、快速的服务。
智能金融对于降低银行业的服务成本也有显著作用:首先,智能营销和智能客服能够帮助金融机构能够精确定位客户,降低获客成本;其次,通过智能营销对客户的筛选以及智能风控在整个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识别、预警能力,降低风险甄别成本;最后,随着整个金融业务流程的智能化,银行的经营成本也会降低。
智能金融在传统银行业的具体应用
由于各种手机软件的上线,银行的支付业务、借贷业务以及投资业务等多方面已经受到冲击。新形势下,银行网点的服务重点正向着客户体验主导型转变,银行开始加大对数字化、智能化研究的投入,努力构建适应客户需求实时变化的“智慧银行”,积极推行新型智能化自助设备改造服务流程。各大银行一边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成立自己的网络金融部、开 拓新业务;一边与各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人工智能与银行客服
随着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 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一批特殊的银行客服人员正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客服机器人已从第一代的问答为主发展到融入深度学习技术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它们不仅能理解客户语言的上下文含义,还具有自我学习能力,能够理解口语化问题。
在日本,三菱东京银行的智能机器 人NAO自2016年3月开始了接待顾客的工作:除日语外它还可以用英文、中文等十九种语言进行服务,能够提供外币兑 换、自动取款、银行开户等基础服务,还可以通过跳舞、摆造型等方式让客户的等待时间不再无聊。在美国,从2010年起, 花旗银行便开始推广智能化网点,引导顾客通过数字渠道办理业务:客户既可以通过触摸屏查看各类服务信息,有需要时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与工作人员沟通;花旗银行还推出了智能ATM,客户可以自助办理开户、贷款等业务,网上银行、手机 银行也可以进行交易。
在中国,各大银行的智能客服也正在试点运行,完善功能。民生银行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小“ONE”2016年9月起在北京分行营业大厅上岗,能够办理几乎所有的大堂常规业务,还可以帮助顾客进行业务分流,同时提供公众教育服务、贵宾服务、等候区引导等其他服务事项。民生银行还致力于将小“ONE”继续升级和优化,计划实现全天候远程监控、客户识别、厅堂管家等功能。
最新式的智能客服机器人除了自动语意分析语音服务外,还连接了在线客服以及云平台,当遇见复杂问题无法回答的时候,系统将通过云平台切换到后台客服中心为客户提供服务。除了大厅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