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雕塑艺术上,一件作品的好坏,动作当然是重要的,但主要还是造型的。浮雕上的人物,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来处理的,一般说是不适合于做正面像(当然不是绝对不能做)。所以人物的处理,大多是正侧面或大侧面。在头像上,主要是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那些瞬间即过的种种情感,固定在立体的头像上,易于使人感到不舒适,缺乏美的感觉。雕塑家更应在生活中观察一切,体会一切,通过雕塑语言去表现,充分发挥雕塑艺术的特长,扬长避短,不断地做出好作品。

近年来看到大量的西方雕塑充斥国内的眼球,真是令人心痛,亦是愤恨,更是有人大肆提倡西方的雕塑如何如何好,但是真的好吗?一群裸男裸女的雕塑艺术就那么令你激情四射?中国的君子之道哪里去了?两千年的文化就这样被你们轻而易举的抛弃?

雕塑艺术品立于广场、庭院或厅堂中,群众经常看见,所以被称为普及艺术。雕塑是为群众而作,雕塑创作的源泉来于群众的愿望,风格受一时一代的群众审美风尚的影响。一个民族,个国家,一个时代,各有不同的风格。每一风格各有其源远流长的风韵,但也有各自向前发展的不同思想、不同感情及生活,因而有不同的创造的风采,也就是说有突破前代形式、前代题材,突破已经习惯了的审美趣味的东西`一般地说,群众对已经习惯的麟塑品容易称赞,对不习惯的作品容易持怀疑的眼光,以至批评。

我们的时代是人民的时代,精神和感情,人的生活方式都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有所不同。以人民生活为源泉的胜塑艺术创作,也必有新的变化。人的艺术欣赏习惯是常落后于实际的新发展,因此,每每不能欣赏由新生活渊源而来的新雁塑品。例如:解放以来的四十年,在共产党“二为”方向指引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中,产生了不少为人民为社会主义的好作品。

从雕塑艺术的欣赏方面来说,有旧习惯的人就觉得不怎么样,甚至说不好,这在中国画方面尤为突出,以至于连人物画都被贬低,把山水画捧到莫名其妙的地位。我认为造型美术家应以“二为”方向为标准来对待赞扬与批评,应从自己的创作上能杏达到鼓舞人民的前进精神,能否给人民以美的享受,作为对这些赞扬与批评的取舍标准。我是这样做的,也认为这是正确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