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它是将原水经过精细过滤器、 颗粒活性碳过滤器、 压缩活性 碳过滤器等 , 再通过泵加压 , 利用孔径为 1/10000μm(相当于大肠 杆菌大小的 1/6000,病毒的 1/300)的反渗透膜 (RO膜 ), 使较高浓 度的水变为低浓度水 , 同时将工业污染物、重金属、细菌、病毒 等大量混入水中的杂质全部隔离, 从而达到饮用规定的理化指标 及卫生标准 , 产出至清至纯的水 , 是人体及时补充优质水份的最
佳选择 . 由于 RO 反渗透技术生产的水纯净度是目前人类掌握的 一切制水技术中最高的 , 洁净度几乎达到 100%,所以人们称这种 产水机器为反渗透纯净水机 .
膜法水处理设备1、超滤技术介绍
超滤的机理和特点:
超滤膜是利用纳米级的物理孔径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 对料 液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净化、纯化和浓缩的一个纯物理过程,它 不引起分离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 是一种非常安全和可靠的过滤 和浓缩方法。
超滤的作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去除悬浮物、胶体、色度、浊 度、有机物、细菌和大肠杆菌等杂质。随着制膜工艺的发展,超 滤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超滤膜技术已经用于海水淡化、 中 水回用、反渗透系统的预处理、冷凝水处理和超纯水制备中,超
滤技术与常规预处理相比,具有标准化设计,投入少,产量高,
无需连续加药,稳定性高,需劳动力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 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超滤系统的主要处理单元为超滤装置。 超滤膜作为本分离系 统的核心处理部件, 超滤膜采用材质为改性 PVC 的中空纤维, 其 表面活化层致密,支撑层为双排脂状结构,故拉伸强度高、跨膜 压差小、反洗效果好、抗污染、使用寿命长,且能长期保证产水 水质,对胶体、悬浮颗粒、色度、浊度、细菌、大分子有机物具 有良好的去除能力。
2、反渗透与纳滤概述:
反渗透膜是一种比纳米级更细小的薄膜, 它能有效的去除原 水中的各种细菌、微生物、病毒、大肠杆菌以及各种无机盐等, 理论上只允许水分子通过, 其他直径大于水分子的物质均被截留, 可去除 99%以上的无机盐类,降低出水的含盐量。系统还具有占 地面积小,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
纳滤膜的运行条件和反渗透膜类似, 纳滤膜不能滤除一价的 离子如钠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因此,在有些软化系统中, 纳滤膜可代替离子交换器, 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并减少了 酸碱废液的排放。
5
5
5
5
55
5
超滤反渗透
超滤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以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为目的,膜孔径在20,1000A?之间。中空纤维超滤器(膜)具有单位溶器内充填密度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在超滤过程中,水深液在压力推动下,流经膜表面,小于膜孔的深剂(水)及小分子溶质透水膜,成为净化液(滤清液),比膜孔大的溶质及溶质集团被截留,随水流排出,成为深缩液。超滤过程为动态过滤,分离是在流动状态下完成的。溶质仅在膜表面有限沉积,超滤速率衰减到一定程度而趋于平衡,且通过清洗可以恢复。
超滤起源于是1748年,Schmidt用棉花胶膜或璐膜分滤溶液,当施加一定压力时,溶液(水)透过膜,而蛋白质、胶体等物质则被截留下来,其过滤精度远远超过滤纸,于是他提出超滤一语,1896年,Martin制出了第一张人工超滤膜,其20世纪60年代,分子量级概念的提出,是现代超滤的开始,70年代和80年代是高速发展期,90年代以后开始趋于成熟。我国对该项技术研究较晚,70年代尚处于研究期限,80年代末,才进入工业化生产和应用阶段。
超滤装置如同反渗透装置,有板式、管式(内压列管式和外压管束式)、卷式、中空纤维式等形式。浓差极化乃是膜分离过程的自然现象,如何将此现象减轻到最低程度,是超滤技术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采取的措施有:?提高膜面水流速度,以减小边界层厚度,并使被截留的溶质及时由水带走;?采取物理或化学的洗涤措施。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