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钢刀具深冷处理的目的
古里亚耶夫在1937年就报道,采用冷处理来改善钢性能事例,其目的是使钢中的残留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回火组织稳定化。到了50年代,就有采用-78℃(乾冰)或更高一点的零下温度进行冷处理改善刀具性能的报道,70年代後,由於液N2成本下降,使得工业冷处理的终冷温度大大降低。现在,采用液N2为制冷剂可将终冷速度控制在-196℃以上的各个温度区,而且可控制降温速度,从相当於炉冷或空冷的速度直至将工件直接投入液N2“淬冷”。一般将-100℃-0℃的处理称作“冷处理”,将-100℃?-196℃的处理称为“深冷处理”。工业上常用-120℃--140℃,不管是冷处理还是深冷处理,都是为了减少一点rR,提高硬度,稳定组织,最终达到提高刀具寿命之目的。
钢淬火冷至室温保存在组织中的奥氏体称为残留奥氏体(rR),rR存在於一切淬火钢中(低碳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在强烈的淬火介质中冷却亦有微量的rR)。前已述及,高速钢淬火後的金相组织为淬火马氏体+合金碳化物+rR,经过550-570℃×1h×3次回火後,大部分rR转变成回火马氏体和析出碳化物造成二次硬化,仍有约5%rR被保留下来,有没有必要把剩的rR部分消灭或全部消灭?事实表明,含5%rR以下的回火组织回火已经很充分了,热处理已达极致,有必要进行冷处理吗?奥氏体是C在r-Fe中的间隙固溶体,是钢组织中极软的相,其硬度只有200HBW左右,以此数值与高速钢刀具使用硬度65?66HRC相比後可以看出,过多的rR显然不会使刀具高硬度。日本学者饭岛一昭等人通过试验後认为:15%以下的rR不会使刀具硬度下降,但能提高钢的塑性及韧性。因此,用深冷处理来进一步降低rR含量对钢的韧性肯定是不利的。贵阳工具厂经过多次试验,证明深冷处理并不能提高刀具的寿命。哈尔滨有些工具厂把车刀放到-30℃--40℃的寒天里自然冷处理,也不见车刀硬度和寿命的提高,於是人们觉得,宁可采取常规回火,保留5%左右的rR,对提高刀具综合力学性能有好处,也不主张采用深冷处理。高速钢刀具与超硬材料刀具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韧性高一点,如果真的把rR消灭,本来就不高的韧性简直是向伤口上撒盐。
对於高速钢刀具经正常淬火回火後,保留5%左右的rR,我认为对於刀具的使用没有害处。
关於rR对耐磨性的影响有不同的见解。HSS钢刀具通常的使用硬度在65?66HRC,HSS-E钢刀具在66?67HRC。实践证明,在其他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硬度高者磨损少,刀具的耐用度就高,以此判断,会使硬度降低的rR虽然是不受欢迎的,但是刀具的寿命历来不以硬度高低论英雄,过高的硬度导致脆大增,不光不会提高寿命,反而会折寿。
影响高速钢刀具的寿命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片面地追求高硬度,我们的原则是在保证韧性的前提下力求高硬度,但不唯高硬度,试验证明,回火充分的刀具施以深冷处理,基本上不会增加硬度,更不会提高红硬性,反而会使韧性下降。国内有些工具如剃齿刀、小模数滚刀等应用深冷处理,目的是消除应力、稳定尺寸,因为两者是要以内径定心的,希望刀具在使用过程中,内孔不发生尺寸的变化。
从以上分析可知,高速钢刀具经正常淬火回火後,组织中还残留少量的奥氏体,对刀具的使用及综合性能无大碍,深冷处理是否适用?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待大量的实践数据及实践应用去验证,但笔者持反对态度,国内数百家规模以上企业无人问津就是一个有力论据。所见报章的基本上是大学、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或是实验室的产物,但到面上推广不行说明有问题。比如高速钢刀具回火工艺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例子,所谓的回火新工艺有数条,但在大生产中应用的还是原始的550?570℃×1h×3次的成熟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