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川通用龙模铸造银币,民国成立后废除龙模,由四川军自创模型,“一面中书四川银币四字,中心作海棠花一小朵,上边加军造四字,下边加壹圆二字;另一面用十八小圈绕一大圈,圈内篆文汉字,以直线纹为底。上边加中华民国某年字样,其银字的金旁系连书四画。此项模型即为四川军银币定型,一直未变。”
这种“汉”字银币有壹元、伍角、二角、一角四种。“壹元”正面图案中央是一个很大的篆书“汉”字,代表了新“大汉”的意思,具有反清意义。“汉”字周围有18个小圆圈,象征着当年响应辛亥革命的十八个省,两侧有四瓣花星,上方有“中华民国元年”六字;背面图案中央是一朵精美的芙蓉花,象征蓉城成都;花的四周环有“四川银币”四字,上方是“军造”四字,下方是面额“壹圆”字样,两侧仍有四瓣花星。壹圆币的重量比一般“袁大头”、“船洋”、“龙洋”银币轻,仅为25.5克,但成色96%--96.8%,伍角、二角、一角币的成色则96%--96.28%左右。
四川军银类繁多,要归纳一下。
1、 据“银”字的金旁有点无点,可分成两大类,但各有细微差别。点金类又有大点金与小点金之别。点金类少,大点金尤少。我还发现一种横点金,很少,三十枚中仅发现一枚;
2、 据“造”之口是否缺笔,有开口造与闭口造,开口造很少;
3、 据“军造”字的大小,分为大字“军”与小字“军”,大字较少。两类中,又分“国”有点无点,大字国无点尤少;
4、 据“国”字有点无点分两类,无点者少;
5、 据“府”字中“寸”之正与斜也可分两类,斜寸府很少;
6、 据“民”字有点无点分两类,有点者少;
7、 据“圆”中的“贝”字的两点是否分开,有开口贝与合口贝版,开口贝版较少;
8、 据“汉”字的“廿”头看,有方头版,有袁头版。方头版较少;
9、 另外元、年、造等各字也都有不同的写法。
川洋的有些少见版本价格已经不低,但虽然比袁大头少,目前的价格却比大头低。这与其历史、经济规律是不相符的。
10、据“造”字的“告”部的写法,有牛口造,告造,缺口造。其中告造较少,缺口造更少。
11、据“幣”字之部首“巾”的竖笔是否出头,有出头巾版,缩头巾版,缩头巾版稀少。出头巾还有长头与短头之别;
本人发现的较稀少版本有:横点金版、缩头巾(或称藏头巾)版、斜寸府版等.
在民国银元中,军造四川银币的版式最为复杂。据报道有100多种。而且肯定还有没被发现的版本。版式特征主要体现在文字、图案线条与边齿上。
目前已发现有12个字有不同的写法。理论上就有2的12次方即4096种版式组合。实际上可能没有这么多,因为不太可能是完全组合。
文字的差异上面已经列举了一些,下面主要谈谈面齿和须线的差异。
先说面齿。面齿就是一枚钱币的正面或者反面的边缘的齿线。不同于边齿。四川银币的面齿一般较长,视觉上看就是边缘(或叫齿缘)较宽,比大头要宽。只有很少一部分面齿较短。归纳一下,川币的面齿计有长齿,短齿,宽齿,窄齿,直齿,斜齿,咬合齿,梯形齿,闭合齿,组合齿等等。组合齿就是钱币的一面有多种类型的齿,一般一面只有一种齿,也有多达三种类型的面齿。下图每一种的面齿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