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新瓷与古瓷的方面很多,如胎土、釉质、器型、彩料、纹饰等许多方面都是必须考察的重要问题。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学会看包浆。而包浆又是通过光线来显示的。因此,瓷器表面有无包浆与是实光还是虚光实际上是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不同的瓷器有不同的釉质、釉层、釉面,使釉面之光现示出不同的特性。因此人们往往根据其不同的性状,将实光称之为宝光、苏光、蛤蜊光、木纳光等等;将虚光称之为火光、贼光等等。
包浆是瓷器随着年代沉积而自然形成的一种物理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件瓷器既即使无人去动它,放上五六十年之后,自然也会虚光退去,实光显现。造假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使釉面虚光减弱,但他造不出包浆。可见学会看包浆是何等的重要。但由于各种瓷器釉面的千差万别,用肉眼看包浆往往判断不准。但可以用侧光放大镜对焦观察。即用20倍灯光放大镜观察釉面时,会发现聚光部位的某一位置会有一处亮点。将手中的放大镜调整到亮点,光焦与视线三点成一线,然后慢慢调整三者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现,新瓷的釉面犹如一层金属膜,将光线阻止在釉面之上,形成无变化的耀眼强光,或者形成一层绞丝状强光;而古瓷就会光线穿透釉面,形成明暗交织、山峦起伏甚至形成葡萄串珠般的柔光。这样长期观察,就可以准确把握釉面包浆的深浅。还有可以通过大量的照象观察去总结把握包浆的经验。下面再介绍一些古瓷器与新瓷器分辨小技巧。
老瓷的胎质是腐熟高龄土制成,加之老瓷年代已久,肉眼观感干、酥、有老化痕迹。
新瓷一是原料配比不同,二是瓷土是球蘑机粉碎而成。
故现代瓷胎可表现为手抚有刺手感,有的虽然不刺手,但观感发湿、硬。
足边修釉
清三代官窑瓷尤其康雍两代的官窑器特别讲究修足圈边上的釉。
它是在上釉之后在足圈顶部内外各修一刀使足背两边的釉修整齐。
且仅仅留下不到一个毫米的胎露出来。整齐划一十分精细,一般民窑品是做不到的。
釉面
赝品釉薄光滑,呈贼光,无包浆状,即使用“氢氟酸”处理过的器物,其光泽不是太亮就是太暗,呈不自然状。
真品青花
真品的底足内的青花款,放大镜下肯定能看到气泡。仿品没有。
胎釉的连续性
旧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干燥状胎釉形成一体的感觉。
新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湿”状,胎釉形成二部份的视觉,无法呈现胎釉连成一体的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