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主要分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和兵器五大类。一般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的更脆。其次,青铜溶液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此,能够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最后,青铜的化学性能稳定,耐腐蚀,可长期保存。此外,青铜的熔点较低,熔化时不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青铜器用坏了以后,可以回炉重铸。考古证明,中国式世界上最早掌握铜器冶炼的文明,其历史可以上溯到6700年前年左右(姜寨黄铜);青铜冶炼也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马家窑青铜刀)。大约二千年以前,自夏代开始中国全面进入了青铜时代,到春秋时代结束。经夏、商、西周、春秋到封建社会的战国、秦汉,每一时期都有着前后承袭的发展演变系统。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繁多、形制多样,包括:礼器、生产工具、兵器、车马器和其他用具。其中礼器又包括了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1939年安阳殷墟遗址武官村出土的商代晚期后母戊(司母戊)鼎长方斗形腹,口沿上有两个直耳,腹下有四个圆柱足。腹部四周饰以兽面纹和夔[kui葵]纹,耳外侧饰以双虎食人头纹,足上部亦饰以兽面纹,并皆以云雷纹为地纹,神秘而繁缛。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三字,据此可知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形体巨大,高达1.33米,大长1.10米,宽0.79米,1994年经中国历史博物馆科技部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进行标准计量,实测重量为832.84公斤,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美,系用多块陶内范和外范拼合浇铸而成,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冶铸业的高水平和中国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与创造力。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广泛使用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即商二里冈文化期,历经各个朝代,一直沿用到两汉,乃至魏晋,是青铜器中行用时间最长的,因而变化也很大。据礼书的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第一鼎是盛牛,称为太牢,以下为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一般用七鼎,也称大牢,减少鲜肉、鲜腊二味;(但东周时诸侯宴卿大夫也可用九鼎);卿大夫用五鼎,称少牢,鼎实是羊、豕、鱼、腊、肤;士用三鼎,鼎实是豕、鱼、腊,(士也有用一鼎的,鼎实为豕)。
青铜礼器十分发达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国家古代青铜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之一,这也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本质特点。礼器的发达是由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异常强大的“宗法血缘”关系决定的。人们对祖先、对神灵的崇拜远远超越了对于自身的认同。 夏代已出现了青铜礼器。到了商代,特别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已十分发展成熟,主要的器类都已具备,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鼎是青铜礼器中的主要食器,在古代社会中,它被当作统治阶级等级制度和权利的标志。目前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青铜鼎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商代早期的青铜鼎。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全面进入青铜时代,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青铜器是贵族代表身份的礼器。文饰精美、形象生动、技术高超、种类繁多的古青铜艺术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文化遗产,对中华民族以后各种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收藏界来说青铜器从来都是重中之重。收藏几十件瓷器、木器、字画的藏家并不少见,而收藏几十件青铜器的人几乎没有。实际上有一两件称得上礼器的青铜器便可以成为镇宅之宝。
征集范围: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 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
[陶瓷] 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国名瓷、现代毛瓷及名家紫砂壶。
[玉石] 古玉、明清玉、现代玉、翡翠、田黄、陨石、鸡血石。
[字画] 历代名人名家书画、现当代书画、各派系名家字画。
[杂项] 古籍善本、金银铜器、奇石雕件、文房用品、佛像。
[家具] 明清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海南黄花梨及金丝楠木、千年乌木等
征集范围: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 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
[陶瓷] 高古瓷、元明清瓷器、民国名瓷、现代毛瓷及名家紫砂壶。
[玉石] 古玉、明清玉、现代玉、翡翠、田黄、陨石、鸡血石。
[字画] 历代名人名家书画、现当代书画、各派系名家字画。
[杂项] 古籍善本、金银铜器、奇石雕件、文房用品、佛像。
[家具] 明清各种材质的硬木家具,以紫檀、海南黄花梨及金丝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