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教育中,就算是跟比较小的孩子沟通的时候,也不要小看了他们。如果我们的说话方式不对,态度不好,孩子也不爱听,不肯照我们的要求做,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教育效果。所以,跟小孩子说话也很有讲究。以下几个实用技巧供家长们借鉴:技巧1:用拟人化语言代替命令亲子教育家指出,拟人化的语言容易被孩子接受,因为它很形象,能激发孩子的想象,让孩子回到童话世界。这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会根据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和感受。现象:孩子每次看完电视,都忘了随手关机。A说法:家长一般会要求孩子立即去做没做好的事。“你看你,又忘记关电视了,这么不长记性,快去把它关上!”家长如果太凶,孩子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更加不愿去做该做的事。B说法:“呀,谁还在电视里没休息呢,电视里的人一定讲累了,玩累了,他们也要睡觉了。”孩子一听,一般会笑嘻嘻地跑过去,“啪”,让电视里的人睡觉”了。点评:家长如何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让孩子做事,孩子会觉得很有趣,也愿意听从大人指令配合完成事情。技巧2:用描述性语言代替批评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可以避免互相指责和埋怨。让每个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什么”上面。现象:孩子不小心把一杯果汁碰倒了A说法:我们看到后,我们一般会生气地说:“你看你,这么不小心,毛手毛脚的!”B说法:现在我们这样来说:“看,果汁洒了,我们现在需要什么?”既然是孩子惹出的问题,就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如果孩子回答不上来,这时你可以用描述的语句说出来:“看,果汗洒了,去拿块抹布,把拖把拿来。”点评:描述性语言是客观的,冷静的,不带家长的不良情绪,也没有强烈不满和攻击性的字眼,孩子更容易接受。技巧3:用善意提示代替警告用善意的提示而不是警告责骂会让孩子感到你的耐心,让孩子产生内疚感。从而比较愿意配合你做事。现象:孩子吃了完苹果,把果核乱扔在地下,也没扔垃圾桶。A说法:你生气地警告他:“告诉你多少次了,吃完的果核要扔垃圾桶,再这样我下次再不买苹果了。”这样的说教效果不大,因为苹果肯定不可能下次不买,一旦再买,等于你说话不算数,没了威信。 B说法:妈妈可以对孩子简单地提示:“这么漂亮的地板,你把苹果核到处乱扔,是很难看的,妈妈又要重新打扫,不小心踩到还会滑倒。苹果核的家在垃圾桶里。”退一步说,如果孩子无动于衷,那你可以把扫把,簸箕递到他手里,让他扫干净。点评:简单的提示让孩子明白他所做的事情错在哪里,给他人带来什么害处。由此而督促孩子自觉改正它。技巧4:用说出感觉代替生气亲子教育家成墨初指出,孩子做错了事,家长生气、愤怒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们光顾生气,指责,他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给他人带来了什么不良影响,这样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你可以说出你对这事的感觉,让孩子来了解你的心情和感受。现象:你上了一天班回来,非常累,孩子偏要这个时候给他读故事。A说法:“你真烦人呀,一边去,能不能不烦我呀!”B说法:“妈妈今天上班非常累了,腰也痛,脚也酸,能不能改天讲呢。我知道你一定很体谅妈妈的。”点评:这也是引导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教会孩子去体会他人的心情、感受,从而变得更善解人意,通情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