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油墨的触变性来讲,在一定的温度下,油墨经搅拌或施加机械外力后,流动性得到改善,粘度下降;静置后,流动性又变得不好,粘度上升,这种性质叫做油墨的触变性。 油墨在印刷机墨斗和胶辊上,经过转动摩擦,流动性延展性增大,印刷过程中,如果油墨的触变性不良,则会发生“下墨不畅”,传墨不均匀,网点严重扩大等印刷故障。为了防止上述故障的发生,需用墨铲经常搅拌墨斗中的油墨或在墨斗中安装油墨搅拌器。
油墨与印刷胶辊作为印刷主体原材料和载体,它的性质很大程度影响或决定了产品的印刷质量和生产效率。
油墨是印刷过程中用于形成图文信息的物质,因此油墨在印刷中作用非同小可,它直接决定印刷品上图像的阶调、色彩、清晰度等。在印刷中我们需要了解油墨的组成和油墨的分类。
承印物、印刷油墨以及其它材料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叫做印刷适性。 油墨的印刷适性,指油墨与印刷条件相匹配,适合于印刷作业的性能。主要有粘度、着性、触变性、干燥性等。各种印刷胶辊分工协作起到转移传递、控制的作用。
胶辊过早皲裂、老化
原因较多,如油墨中的燥油过量,使油墨在胶辊上干结发热;清洗胶辊用的清洗剂选择不当,清洗时间太仓促,胶辊上的杂质总不能被彻底清洗;车间环境温度较高,润版冷却系统工作不良,胶辊运转时产生的大量热量无法及时散发,胶辊内部温度高;胶辊轴承性能不佳,被串墨辊带着转动,产生跳动摩擦、挤压等。
脱墨
在胶印操作中因“水大墨大”产生油墨乳化,在平滑的胶辊上形成了亲水基础,会出现脱墨现象。解决办法是铲掉乳化墨,将脱墨胶辊用汽油洗净,用5%的NAOH水溶液与滑石粉混合打磨表面,去除亲水层,使墨辊恢复亲油的特性。同时对金属辊(或硬辊)也做相应处理。硬辊也可在水淋状态下,用细水砂打磨,不可固定停留在同一部位,否则会损坏胶辊。根本的办法还是控制水斗液pH值,搞好水墨平衡,减轻油墨的乳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