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质量控制
⑴、收集和了解周围环境情况,包括周边管线类型、位置、埋深等信息及周边建筑结构形式、基础形式、基础深度和基坑之间的距离。
⑵、对参与本工程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的职责。
⑶、经常和参建各方沟通联系,及时提供监测资料,将情况反馈到各方面。如果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标准,及时核实,立即报警。
⑷、对投入使用的仪器定期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
⑸、积极开展自检和互检工作,确保提供准确无误的监测资料,以正确指导施工,达到信息化监测的目的。
⑹、积极主动保护监测点,并请有关施工各方协助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
⑺、依规范或建设单位要求按时、及时提供相关监测报表。
⑻、质量管理目标:优良。
二、 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随着施工监测的进程,及时提交监测成果报告:
⑴采集数据(包括巡视记录),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初步判断监测对象的安全,如有可疑情况应通知有关各方,并做进一步的监测验证;
⑵数据录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⑶生成成果报告,主要形式为日报、周报、月报,报表格式。
⑷如果处理计算过程中发现监测数值过大,达到报警值,即电话迅速通知各方,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在监测报表上对超限数据以明显的示警标记提示。同时加强测量频率。并及时提交预警快报,由参建各方商讨决定采取措施,直到可以恢复正常施工为止;
⑸如果监测数值过大,达到了控制值,那么立即紧急通知各方,让其采取相关措施。如有危险情况,马上履行相关的抢险预案,并配合抢险进行加强测量频率进行监测。直到措施得当,危险解除,可以正常施工为止;
⑹生成监测成果报告后(全部监测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后提交最终报告)。成果报告和相关主要数据、图表一并上传至成果发布平台,建设单位、设计等各方均可以进行实时查询监测成果,与此同时成果报告以书面形式另报送给各相关方。
一、 应急处理
14.1日常施工保证
在工程进行施工时,将严格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操作。
⑴建立日常巡视制度,巡视的内容包括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并做好巡视记录。
⑵对以电脑处理的监测资料做合理的备份保护,以避免由于电脑故障而对监测工作造成的影响。
⑶对日常使用的监测仪器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同时应有备用监测仪器,当现场仪器出现故障或损坏时能及时调换,保证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⑸当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或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未预测的险情,应配合施工现场应急抢险,调整监测频率,并及时提交监测报告。同时有项目工程师会同参建各方对已获得资料进行分析,有针对性进行施工监测,起到配合指导施工的作用。
14.2特殊情况下应急措施
⑴在靠近重要建筑物等地段的地方应做好备忘录,对现状如实记录,一旦有危险预兆,马上分析原因,并电话通知相关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重点监测项目,保证2套仪器以备用;
⑵监测过程中如遇异常情况下,如仪器无法进行工作时,应及时加强施工影响范围内房屋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巡视,同时依靠现场监测经验,结合现场工况分析不利于抽柱安全的因素,并有针对性的对最不利的环节进行重点监测。
14.3监测点恢复
在施工过程中,监测点遭到破坏后为了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应该尽快恢复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
14.4现场巡视要求
⑴建立现场巡视小组,明确职责。
⑶及时整理巡视资料,并和仪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综合分析。
⑷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和参建各方反应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