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古玩修复机构瓷器修复热线
广州弘粹立足市场,为满足市场收藏家的需求,秉承保护国家文物的宗旨,联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讲师、国内知名艺术修复专家舒丹老师,成立领南第一家古文物修复工作室“古陶瓷修复工作室”。
古陶瓷的修复技术由来已久,到底起于何时无从考证。我国传统的方法之一,是用锅钉把破损的瓷片连接起来。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修复技术,正同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继而为社会主义文物博物馆事业所用,逐步发展、进步
文物修复师人员缺乏
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中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物工作已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而中国仍停留在抢救性保护阶段,也就是说"快不行了才去救"。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文物修复师的缺乏。
据估计,中国真正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员,全国也不过2000人。大足石刻博物馆自1990年成立以来,保护技术部仅有12个人。
地位低下
文物修复师说是学术、社会、经济地位都没有的"三无"人员,不管修多少文物,也不给评研究员。在中国的职业大典里有1838种职业,却没有文物修复师这一职业,每年新入行的人,最多只能留下1/3。
传承困难
中国开设文物保护修复专业的工艺美术类院校只有17所,文物修复技艺的传承更多要依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且必须经过长时间才能见到成效。跟着师傅先看3年,自己琢磨,基本功练好了,才有资格摆弄文物"本体",想独立完成工作,至少需10年以上的职业修行。
行业标准缺失
在中国,传统修复技术大多凭的是个人经验,不像西方是专业修复师经过日积月累的经验沉淀形成的一个标准化准则。同样作为文物大国,意大利在20世纪初就建立了相关规范和标准体系,而中国上世纪80年代才有《文物保护法》,2012年,《中国文物保护修复行业标准》仍在起草中。
面临职业危害
修复师们长期接触各种化学物质、粉尘、X光辐射等,由于工种小,至2012年仍未被纳入职业病防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