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紫花苕
近年来,由于长期用化肥代替农家肥使用,常使土壤产生不良反应,具体表现为土壤结构性能变差、保水保肥能力减弱、肥力下降、土壤板结、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等。培肥地力的方法很多,“种植绿肥”和“秸杆还田”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光叶紫花苕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和N、P、K养分的完全肥料,它氮素养分丰富,既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又能降低成本、节约劳力就地使用,还能节约化肥的使用量。随着秸杆还田数量的增加与种植绿肥年限的增长,土壤有机质能不断得到补充,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土壤总空隙度能得到增加,土壤结构性状也因光叶紫花苕根系的生理活动形成有利环境,导致微生物类群和腐殖质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质地由紧实变疏松,既方便耕作又利于后续作物的生长发育,土壤熟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加深耕作层次,保水保肥得以增强,土地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随之提高。同时减少了化肥的投入极其所带来的不良环境而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通过“种植绿肥”和“秸杆还田”培肥地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
光叶紫花苕,别名光苕、稀毛苕子,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巢菜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草质柔软,适口性好,是家畜冬春优良的青饲料和蛋白质补充料,对于平衡蛋白青饲料。全生育期230-260天。喜冷湿气候,较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各种土壤上都能正常生长,生长中不耐水淹,冬春生长,耐寒耐旱。畜牧业生产中种植光叶紫花苕能提高草食畜出栏率,节约饲料粮用量,还能培肥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结构,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等。
二、栽培管理技术
1、选地及整地
(1)选地:根据光叶紫花苕的生态适应性种植苕子的土地应选择在海拔1000米以上,土地肥沃、水分适中的地区。种子地以肥力中等的阳坡地、沙滩地为好。
(2) 整地:净种苕子地播种前必须翻耕松土、碎土,翻耕前每亩施农家肥300 公斤以上磷肥10 公斤作底肥或作种肥。
2、种子处理 苕子的硬实率较高,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播种前将种子放入少量的比种子小的砂粒一起揉搓,擦破种皮。播种前先泡种1天左右,待种皮膨胀后撒播。
3、播种技术
(1)净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种前必须翻耕松土,打碎整平,播种采取均匀撒播,复土4~5公分。
(2)与玉米套作:在8月上旬给玉米作最后一次追肥,中耕时将底肥和苕种均匀播种在行间,然后覆土厚3~4公分;
(3)烤烟地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挖除烟根施肥翻耕,整地播种或将烟行挖松耙平播种。总之,不可在板结的土地上播种,也不得采用先撒种后翻耕一次完成的粗放种植,保证播种质量。
4、播种量 净种或轮作每亩播量4- 5 公斤,保证每亩有基本苗8万株以上;粮草套作的苕子每亩播种量3~4 公斤,种子地每亩播种量1.5~2公斤。
5、田间管理 在幼苗期最好施一次提苗肥,以氮肥为主,以利于幼苗的前期生长,这是高产的基础;还要注意防止牛羊践踏。
6、收割利用
光叶紫花苕早期生长发育较快,进人现蕾开花阶段是最佳收草期,这时牧草产量高,营养成分含量多,应及时收割。收割后在地上平铺晾晒15天后翻犁入土,培肥土壤。
光叶苕子的饲用价值相当于毛叶苕子,牛,羊,猪、兔均喜食。我国农区以青饲为主。在美国用作干草或青贮饲料,也作青饲或放牧。在现蕾期收割,亩产鲜草2000–3500kg,如果分次收割,可以避免因草层太厚而导致下部叶片黄化或霉腐,而且草质较嫩。在江淮地区于9月份播种可在3月下旬及5月上旬各收1次,于8月中、下旬播种面生长良好的,可于临冬、早春及初夏各收1次,也可以密播而分批抽行收割,以增加收割的次数和产量。饲草品质以现蕾期之前较高,具化学成分见表74。另据四川凉山州草原工作站分析,分枝期全草干物质中粗蛋白质达30.69%、粗脂肪9.7%、粗纤维22.82%、无氮浸出物28.05%,粗灰分8.74%、钙1.48%,磷0.24%。光叶苕子也是良好的绿肥与覆盖作物,在果园可利用其硬籽(通常含10一15%)特性年年秋季自生,而在3–6月份覆盖。也可用为开垦生荒地的先锋作物,有良好的压制杂草及改良土壤效果,在农田作绿肥时,是水稻、棉花、玉米等作物的前作,适时耕翻,增产效果显著,在现蕾期鲜草肥料成分如下:全氮0.50%,五氧化二磷0.13%、氧化钾0.43%。光叶苕子也是良好的蜜源植物,花期长达1个月,蜜质好,1亩可提供蜜25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