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笑的农村墙体广告,发挥着超值的作用
半个月前,小编一路北上乘高铁回家过年。列车飞驰,看着窗外的无尽平原,不由得心花路放,坐落有序的平房,还有黑色的土地无不令人怀念。但另人更诧异的是,饶是高铁以时速近4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进,我竟然能看到路两边围墙上扎眼的某运营商墙体广告语,并且字字清晰,于是看这些“雷人”的墙体广告成为了又一种乐趣。
这些平日里的行业巨头,都是以高大上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广告语更是经过层层筛选进入我们的视听,那么为什么一旦“下乡”就变的如此的接地气儿呢?
广告,源远流长。广告的“破土”是和商品生产的产生联系在一起的。其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希腊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最先由原始社会发展至出现了农业与牧业、农业和手工业两次大分工,有了剩余产品,产生了买卖人和商业。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广告也随之问世。据战国时代成书的《易·系辞下》记载,殷周之时,“神农氏作,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各得其所。”要进行交易,就必然把交换的物品以叫唤、吆喝来引人注目。屈原在《天问》中就有“师望在肆……鼓刀扬声”的描写,讲的是卖肉人姜太公“用刀子剁得响响的,吆喝声高高的”叫卖广告推销商品的情景。韩非子“矛盾”的故事,介绍的便是卖矛者和卖盾者在集贸市场上展开的叫卖广告的对仗。在公元前3000年的巴比伦,每逢载有商品的船只靠岸时,商人都要雇佣叫卖人,大喊大叫,为其招来买主。
所以,无论是上古起源还是农村墙体广告,都没有脱离现代广告学的实质,以“顺口溜”的形势,清晰、简单的展现在人们面前。另外就历史原因来说,农村的墙体广告在几十年前的媒介地位,绝对不亚于现在的互联网,因为那个阶段人们都是通过墙体的标语了解政策。
低廉的广告制作与刊布费 墙体广告比较简单,制作不需要复杂的技术。发布媒体是现成的民房墙面,媒介费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根据我们走访的广告公司的说法,一般不需要付费,即使付费也非常便宜。在媒体广告刊播价格不断攀升的今天,墙体广告低廉的成本优势成为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的关键。
比较理想的传播效果 在所有的受访者中,除不识字的村民外,其他受访者均表示见到过墙体广告。而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文盲农民中,有67%的人会问其他人墙体广告所写的内容。因此,不了解墙体广告宣传内容的村民所占的比重相当小。
由于村庄在地理划分上相对较小,在村庄有限的空间内做墙体广告不仅有较高的接触率,而且有较高的接触频次。聚集在村口路边闲聊是农民传统的消遣活动。况且,公路
两旁的墙体广告还会成为旅客观看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墙体广告的接触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