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监管平台系统架构
节能监管平台架构由建筑节能监管中心、远程传输网络、现场网络、嵌入式智能数据采集网关、现场电力数据采集表计、各类智能化计量仪表、能源管理系统软件等组成。
技术层面上具体可以分成数据采集层、网络传输层、数据分析管理层三个层次的内容。
1)数据采集层
将建筑内安装的多功能电力仪表、智能远传水表等计量产品通过嵌入式网络控制网关进行数据采集,嵌入式网络控制网关与现场计量设备之间采用标准的RS485接口连接,基于标准的Modbus通讯协议进行数据采集。嵌入式网络控制网关支持周期方式数据采集、固定时刻数据采集和当前时刻数据采集,支持本地及远程配置功能,支持断点续传功能等。
建筑内已有的其它系统采用标准数据网络接口(如:OPC协议)将相关能耗数据上传至节能监管平台服务器。
2)网络传输层
将嵌入式网络控制网关、各系统上传的能耗信息数据包经过节能监管平台局域网上传至建筑节能监管平台服务器。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局域网,采用基于TCP/IP网络传输协议的以太网络,是连接数据采集层和数据分析管理层的纽带环节,保证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有效传送、不丢失。
3)数据分析管理层
建筑节能监管中心设置一套节能监管平台,节能监管平台由平台系统软件、服务器、工作站等组成,支持以太网络通讯,具有大容量存储空间。通过节能监管平台进行能耗数据的汇总、统计、对比、分析和直观展现功能,得出其单位指标的能耗排名、消耗费用、变化趋势等分析结果,通过多角度直观的图表展现给各级领导和各管理部门,同时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帮助单位制定考核、管理制度,辅助领导决策。通过网络发布服务器接口,拥有不同权限的用户可以从WEB浏览客户端或其它有安全级别的终端服务器,查看到不同级别的数据呈现信息。
建筑节能监管平台能耗数据传输方式稳定可靠,具备断电传输、错误诊断等功能。
节能监管平台的整体架构图如图所示:
6.2节能监管中心建设
在单位的后勤管理部门设置节能监管中心,节能监管中心由1台工作站、1台服务器、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等设备组成。节能监管中心位置可建设在后勤办公室内。
节能监管中心的监管工作站将能源系统的各种测量参数、各类能耗数据、各类报警、操作事件等信息存贮在节能监管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中,以便监管工作站进行查询、显示、打印等操作。
监管中心按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执行。
控制室门窗结构应严实,能有效隔音、隔热;内侧加装窗帘。
监管中心环境要求:
温度:15~25℃;
湿度:30~70%;
照明:房间照明光线均匀柔和,平均照度为300lx;
接地要求:监控中心综合接地电阻≤1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