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来年前了吧,我有个朋友陷于左右为难。爸妈逼结婚,他不愿结,真觉得生不如死。我在一边帮着出主意: “那就结呀!” “我又不想结!我跟那姑娘和她家里,都处不好。” “那就跟爸媽闹翻。” “那我爸妈得多生气啊,我妈心脏不好!” 最后,他还是结婚了,挺简单:他最后还是放不下爸妈,所以只能委屈一下自己。 我说这个,不是想宣扬愚孝或包办婚姻,只想说明个案例:对他来说,结婚很苦,但已经是可选择范围内的最优选择——比起让他父母伤心断肠闹翻,还是这个好一点。 作为了解他苦衷的人,我也没法继续撺掇他“你要争取自由嘛!” 大体上,众生皆苦,每个人多少都有些放不下的、有形无形的东西。佛家说“求不得”是苦,所以教人“放下”。但到那地步,谈何容易?
我有位要好的喜爱动漫的朋友,自己还没什么爸爸样子,就要了儿子。当了爸爸,忙得涛走云飞,寻一清闲下午看两小时漫画就是他人生至乐了,但时常求之不得。
跟他瞎聊时说,有法子没?有。
——当初不要孩子?那样会开心些,但长辈那边会有压力,自己也会觉得哪儿不对劲。
——对孩子马虎些?自己会对太太歉然,而且觉得很没责任感。
——所以咯,他说,养着孩子,累归累苦归苦烦归烦,但心情还算平静,没什么愧悔之处。
当然他也苦笑:如果脸皮厚一点,就好了。
有些嫁娶了非如意对象的年轻人,是因为豁不出去和爸妈吵翻。
有些在大城市拼命不愿回故乡享福的年轻人,是因为不想受“不甘心”的煎熬。
有些敢于辞掉稳定工作去做点什么的人,是因为日夜被梦想与流逝的时间催逼不过。
有些不敢辞掉稳定工作去做点什么的人,是因为背负着一些不能冒险的东西,比如整个家庭。
每个人的生活和苦衷,只有自己能完全了解。人生时刻在做选择,大多数时候又偏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所以,每个人此刻所经历的生活,都是自己选择出来的——每个人必然都有未竟的梦想,但实现那些梦想的生活,必然要舍弃许多现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