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砂石骨料市场价格上涨其主要原因:
1、河道位于枯水周期,河砂限采力度大;
2、环保督查和整改相对集中,多数厂家处于停产状态;
3、大气污染专项整治,部分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生产厂被关停,当然,也不排除目前借环保督查而对砂料厂、混凝土成品及半成品构件厂一刀切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应组织项目经理部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按照施工计划提前储备材料。
二、如何稳定该局面:
1、严守合同,稳定市场价格
砂石骨料的定价机制不同于钢材、水泥等建筑施工用大宗材料,随意涨价的情况可谓是司空见惯,即使施工企业和地材供应商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执行过程中不予调价,但当市场资源变少,价格上升时,材料供应商依然是待价而沽,再三调价,这给施工企业的成本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一定要严格维护法律赋予合同的权利,当发生纠纷时宁可采取法律手段也不能轻易地另行订立调价合同,因为砂石骨料涨价不排除行业垄断、地域垄断、哄抬价格的情形。
但当项目经理面对此情况时,往往会采取以牺牲经济效益的方式来保全项目进度,这也是造成了施工企业亏损的原因之一。
另外,施工企业应以维护企业利益为出发点,积极与地方造价站部门、行业协会等沟通协调,借助外部力量,共同稳定砂石骨料的市场价格,从而减少项目成本压力。
2、风险共担,降低成本压力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从来都是弱势一方,从公平合理、风险共担的角度来讲,大部分建设项目的砂石涨价后,这一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完全体现,施工单位的合法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维护。
比如铁路项目的合同约定,对砂石的涨价由项目总承包风险费解决,并不予在合同外增加造价,大部分公路、市政项目也约定砂石差不予调整,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其风险。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只有完全响应招标文件,才有可能中标,无形中"自愿"承担了砂石涨价风险,当市场波动较大时,将难以承受,并对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均造成潜在的、负面的影响。
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地方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对砂石骨料不予调差,一刀切的不合理性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隐患,陆续出台政策,引导建设单位建立公平合理、风险共担的砂石调差机制,比如陕西省、河南省、广东省等。
这对施工企业来讲是利好消息,一定要用好调差政策这一法宝,及时签订补充合同,请求建设单位对砂石涨价进行合理的补偿;对还没有出台砂石调差的地区,施工企业更应共同呼吁、抱团取暖,推动利好政策早日出台,切实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