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所建的金字塔内曾发现动物胶的实物。中国在公元前 500年的《考工记》中有“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等记载。说明2000多年以前中国已开始制造和应用动物胶,主要是药用、墨用和粘接用。
欧洲在18世纪初开始从小牛骨中提取明胶,作为食品的添加剂。1847年法国首先将明胶用于照相纸生产。1871年英国正式开发了照相专用明胶。
中国于1921年在上海建立了上海明胶厂,但只生产皮胶;在济南、青岛同时建立了骨粉厂,以后又从骨粉中提取骨胶。1932年在济南建立第一个骨胶厂。1935年上海开始生产明胶。到50年代初全国共有7家工厂生产动物胶,合计生产能力2500吨/年。产品大部分是工业胶(骨胶和皮胶),少量为明胶(食用)。1958年开始生产照相用明胶。1983年照相惰胶(即照相用惰性明胶,又名纯胶)试制成功。1988年广东开平明胶厂专门建设了照相明胶(包括惰胶)的生产线。到80年代末,全国总的生产能力达到4万吨/年,明胶占40%左右。
动物胶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原料预处理、萃取和成品制造。
除去原料(骨料或皮料)中所含的非胶原物质,如脂肪、矿物质等。主要的工序是脱脂、碱处理、酸处理。原料预处理工艺对于工业胶比较简单,对于明胶则要求较高。预处理工艺与成品的品种和质量有关。
首先使原料所含胶原中形成交联的氢键或静电性键在热水的作用下断裂。第二是共价键的水解断裂,引起胶原的解体,这个作用称为解旋。解旋后即生成可溶性的动物胶。由热水萃取而得到浓度为3~8%(多数为5~7%)的淡胶液。对于不同的产品,萃取的步骤和工艺条件各有不同。
由淡胶液制成动物胶成品,主要经过过滤、蒸发浓缩、凝胶成型、干燥等工序。
①过滤:一般采用板框式压滤机并以棉浆板作为过滤介质。这种设备较便宜,但清除滤饼要间歇地用人工进行,适于中小企业。现代的大型生产装置采用由滤叶组、耐压筒及驱动装置组成的离心式自清理叶片过滤机。滤叶置于耐压筒中,各滤叶内侧与空心轴相通,上下均覆盖很细的金属丝网。淡胶液预先加入硅藻土助滤剂调成滤浆,用泵送入耐压筒,助滤剂在滤叶上形成一个过滤介质层。经过一定时间的过滤操作后,将滤叶组转动,利用离心力将滤渣和助滤剂一起清除。
②蒸发浓缩:采用多效管式或板式蒸发器,一般在减压下进行。蒸发后得到的胶液浓度达20~25%以上。
③凝胶成型:采用转鼓式或带式冻胶机,使浓缩的胶液冷却凝成不规则的薄片状或小颗粒状。常用的还有内外套管式冷却器,这是一个内外均有冷却夹套的管型设备。胶液在压力下流过中间环形间隙,间隙中还装有转动的刮刀,冷却后的凝胶在刮刀和流体的共同推动挤压下通过出口的多孔板,挤出细条状的凝胶。因此这个设备又称挤条机。
④干燥:采用滚筒式干燥机或长网带式干燥机。滚筒式是间隙式操作,适用于中小企业。长网带式是连续操作的,适用于大型工厂。干燥后的产品含水量一般在16%以下。有些产品在干燥后还要经过粉碎和筛选,得到最终成品。
配方分析的作用:
1、可以快速查找未知物产生原因,消除隐患。同自身摸索原因相比,效率提高20%-50%。
2、用于分析产品配方,可以快速还原基本配方。可用于产品配方改进,模仿生产。
3、产品检验的重要依据(如纯度,元素,离子分析)。
飞秒检测技术团队具有丰富研发经验,兼容了飞秒检测长期积淀;运用尖端仪器,完善的标准图谱库、强大原材料库,
解决了化工领域如金属表面处理剂、清洗剂、金属加工液、橡胶、塑料、胶黏剂、涂料、水处理药剂、纺织印染助剂等
企业配方改进、新产品研发的切实问题;正是飞秒检测优质的口碑,赢得多个领域龙头企业关注,成功地建立精细化学品研发平台;
在飞秒检测共同努力下,企业不断技术革新,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飞秒检测作为国内优秀的配方技术服务公司,拥有尖端的技术研发平台、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以及精密的高科技仪器设备;成立至今,
飞秒检测中心已经为包括500强下属单位在内众多企业客户提供一系列产品的配方分析服务,成功地为企业解决在研发中遇到的难题,
突破多领域技术瓶颈;并且与化工行业多家有规模企业建立长期技术合作;飞秒检测下属材料研发中心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由多位985、211
高校背景研发工程师组成外围专家团队;在新材料尖端领域已申请多项,协助企业成功自主研发出数项高端产品,缩短了某些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
技术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