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而言之,各种新农村牌坊情况各不相同,其社会功能也就各不相同。新农村牌坊是我们伟大祖先创造的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不过,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讲,牌坊只是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小品,而且牌坊既不能居家住人,又不能供佛祭神,并无什么实际用处。既然如此,那位什么千百年来牌坊却广为繁荣发展,不仅经久不衰,而且至今益见其盛,遍及华夏城乡,并远不重样,起立于异国他乡的许多地方,究其原因,这是因为牌坊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建筑造型和外观形象,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古老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且还因为牌坊具有极为广泛的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因此深受人们的青睐。农村牌坊的建筑形式丰富多彩,以建筑材料来说。
![](http://img12.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131/898/4_1bdb1322bcc2df876dbf25546241bb16.jpg)
徽商取得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为了巩固其经济与上的地位,宣扬其赖以成功的儒商精神的愿望也日益强烈。徽商成就规模后往往在故乡以宗族为核心,修建乡村石牌坊,设立书院培养士子,注重上层社会关系的培养。事实上“儒商”可以被视作儒家文化精神的延伸,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而牌坊便是这种精神的物化,起到宣扬与教化的作用。因此,乡村石牌坊也与宗祠、书院一道成为了徽州儒商文化的物化代表。徽州村落遍布由商人捐资兴办的书院与学堂,以至于形成“十家之村,不废颂读”的良好社会风气。而通过儒学的教化,贾而好儒的徽商取得了巨大成功,也为众多牌坊的修建提供了物质基础。乡村石牌坊在这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其体量与尺度体现了人对于环境的改造。
![](http://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184/726/4_f2e8935e8eb568dbe62700c731929c65.jpg)
同时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人对于社会环境的一种追求。佛教自传入中土,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根植于中华文化也让其拥有了更多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魅力的佛教文化。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各大寺院不断兴起,信徒也逐渐增加,在佛的祥和中,人们祈愿心灵的乐土,回归最朴实的自我。在佛教建筑中,佛教山门牌坊可以说也都是相当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的代表,精湛的雕刻技术,有如绘画般行云流水,而在这种山门牌坊之上,同时也寄寓了更多佛教文化。乡村石牌坊是古老的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因其具有与众不同的建筑造型和外观形态、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和赏心悦目的审美价值,同时又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功能和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备受世人钟爱青睐。
![](http://img11.makepolo.cn/images/formals/img/product/105/713/4_fe51397961d287644c1bffb51926f4b0.jpg)
历经千百年的繁衍发展,乡村石牌坊的身影风行神州大地,遍及华夏城乡,乃至远涉异国他乡,从而形成一种蔚为壮观、令人瞩目的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新农村牌坊具有上述这样的社会功能,但是具体到每一座牌坊来讲,并不是同时都具有这十种社会功能的,有的牌坊仅有其中一两种功能,有的牌坊则兼有三四种功能,抑或更多种功能。立于路口、桥梁两端、商店门前的农村牌坊,主要起标识引导作用,同时也起了装饰美化街景的作用;立于庙宇、寺观、陵园、园林等大型建筑、园区正门前的新农村牌坊,除了具有标识引导作用外,同时还具有装饰美化作用和空间分界作用。至于立于功臣、名宦、节妇、孝子任职地或出生地及家门口的牌坊,主要起旌表褒奖作用,同时还具有标识引导作用、炫耀标榜作用、纪念追思作用、道德教化作用、理念体现作用和情感承载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