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复合纤维浮动湿地-浮动生态滤床
浮动湿地也叫浮动生态滤床、漂浮湿地、浮田湿地。颜色、尺寸、造型、浮力、厚度、净水力、孔隙率等参数可以任意定制!
采用高分子复合纤维材料 -化学稳定性优:耐腐蚀、抗风化、不溶解、不降解、韧性强
使用寿命可达20年。 闭孔发泡
浮力大 不会因为破损漏水造成浮力降低 可以任意切割造型
自由方便。3D结构空间 比表面积更大(浮动生态滤床的比表面积可达5000以上),更适合微生物繁殖,形成微生物膜 挂膜时间短,三维空间结构
透气极佳 有效保持水体溶解氧含量。
盘丝状结构 无需种植基质、无需种植盆、也无需另外固定器材。
种植植物后更适合植物生长、发苗密集和植物根系形成整体,牢固不会倒伏 景观效果极佳。根系和滤床缠绕一起组成强大的净水屏障--生态滤床,对有机质降解、吸收、过滤功能强大。
浮动湿地也称为漂浮湿地或浮田湿地,源自古代南方农民在水上种植农作物的工具,结合现代地表水治理的生态浮岛技术,形成一种新型的地表水体治理的环保装置。
浮动湿地结合了水上绿化、控藻技术、微生物技术、生态学技术等一体,其上可以种植水生植物、水培植物、部分陆生植物等。
净水原理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向根系传输氧,提升浮田型生态浮岛的底部的溶解氧;
浮岛底部填料的接触氧化作用,形成生物膜,持续去除水中污染物;
植物根系吸收水中的N、P营养元素,转换成植物机体,去除水中污染物;
植物根系分泌絮凝剂,促进水中悬浮物去除,提升水体能见度;
提供鱼类、鸟类栖息繁衍场所;
植物成形后的浮岛,在水中形成稳定的生态链,实现无动力持续净水的目的。
植物覆盖率
有研究表明,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植被的覆盖率与水体中氮磷的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即提髙植被的覆盖率可以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使浮游植物和叶绿素a明显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值物对水体中营养盐的吸收、植被的覆盖造成水中光照强度的降低,控制了浮游值物的生长繁殖。
浮动湿地使用材料为高分子复合纤维,透气性能好,可与植物根系完全融合,适合植物的生产繁殖。研究认为,浮动湿地空隙率达96%,植物生长面达80%,植物覆盖率可达100%。
去除效果
浮动湿地的净水效果试验在一再生水受纳的景观水体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浮动湿地技术对试验水体的CODcr、氨氮、TN和TP的总体去除效率分别为39%、47%、61%和39%。
使用寿命直接关乎植物浮床的净水效果,研究认为,目前需要治理的水体风浪产生的强度在11-73.5kg,因此,为了能够承受这种力的摧残,耐受力需大于73.5以上,才能保障浮动湿地的寿命。
维护成本
①污染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生长比较迅速,根据相关维护单位的维护记录显示,一般植物浮床每年修剪植物平均在4次以上,不同植物略有差异,由此产生的是园林垃圾量41.7kg/m2。而浮动湿地每年仅须在冬春季节进行一次清理,且植物基本已经枯萎,产生的园林垃圾量为0.94kg/m2;
②普通植物浮岛每年植物补种概率在37.3%,种植材料加固率在57.6%,而浮动湿地的植物补种率为0,种植材料加固率均仅为5.8%。
浮田型漂浮湿地的原型自古一直被聪明而勤劳的人们用于水上种植农作物。中国历史上人工浮岛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又称浮田或葑田。东晋学者郭璞在《江赋》中记载有“标之以翠翳,泛之以游菰,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之句。赋中“游菰”指漂浮的葑田,“芒种”“嘉蔬”指长于浮田之上的水稻和蔬菜。
对水体治理有什么优势?
本底材料使用寿命>15年,植物根系成形后,形成常态化的生态岛,可持续进行水体治理;
满足陆生、水生植物及生物多样性需求;
满足人工管理的承重需求,解决植物维护管理及收割难题;
比传统人工浮岛舒展200倍以上的表面积;
强抗风浪能力,具有良好的消波作用,可用作生态护岸;
具有保温性能,具有良好的越冬能力,来年植物再生率>95%。
人工浮动湿地的特点:
人工浮动湿地是传统生态浮岛的升级版。
人工浮动湿地继承了国内外所有浮岛的优点。
内部特殊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系扩张与穿刺;
超强浮力可载人,便于初期植的种植与后续维护;
内部保温结构保障植物越冬,植物再生率>95%;
一体化结构,能抵御35cm风浪,抵御强水流冲击;
适用于河道治理,湖泊治理,水库治理,也适宜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