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言
液上喷射泡沫灭火系统(以下简称泡沫系统),是将泡沫喷射入燃烧液体表面形成泡沫层或一层膜的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
液上喷射空气泡沫产生器(以下简称产生器),是泡沫系统中产生和喷射泡沫的关键消防设备。
二、 技术参数
性能参数
型 号 | 额定进口压力 (MPa) | 额定混合液量 (L/S) | 发泡倍数 | 特性系数 K值 |
PCL4 | 0.5 | 4 | ≥6 | 5.75 |
PCL8 | 8 | 11.5 |
PCL16 | 16 | 23 |
PCL24 | 24 | 34.5 |
产生器进口压力范围是P: (0.3-0.6)MPa‘
混合液流量Q: K×√P (Q: L/S, P: MPa)
产生器适合配用: 3%和6%各类型泡沫液。
三、 结构
结构图如下:
图1 产生器结构图
型号 | 外形尺寸(mm) |
A | B | C | 厚度 | E | F | G |
PCL4 | 800 | 230 | 100 | | DN50 | DN80 | DN80 |
PCL8 | 800 | 250 | 110 | | DN65 | DN100 | DN100 |
PCL16 | 950 | 250 | 130 | | DN80 | DN125 | DN125 |
PCL24 | 1050 | 310 | 150 | | DN100 | DN150 | DN150 |
1. 挡板:安装于罐壁内,使泡沫能沿储罐内壁流淌到燃烧液面上。
2. 壳体(其中包括密封玻璃):用于确定混合液流量大小,吸进空气产生泡沫。
3. 喷管(用户自制):用于连接储罐壁与泡沫产生器。
图2 喷管组结构图(用户现场自制)
1. 连接法兰 2.喷管 3.储罐
喷管组结构参数(见图2)
型号 | L | L2 | D | D1 | D2 | D4 | D5 | E | F |
PCL4 | 100 | 22 | 89 | 160 | DN80 | 160 | 2-¢17 | 144 | 35 |
PCL8 | 110 | 24 | 108 | 180 | DN100 | 180 | 2-¢17 | 150 | 50 |
PCL16 | 130 | 26 | 133 | 210 | DN125 | 210 | 2-¢17 | 185 | 80 |
PCL24 | 150 | 26 | 159 | 240 | DN150 | 240 | 2-¢21 | 206 | 90 |
4.产生器进口端(用户自制件):系统管网与壳体相连接件,连接法兰。
四、 安装
1. 由壳体,喷管组(自制),导板组等构成的立式泡沫产生器,是固定在甲,乙,丙类液体储罐上部使用的液上喷射泡沫设备。
2. 产生器应垂直安装在储罐壁上部,不宜安装在储罐顶部。
安装时导板组上的罩板朝下,不宜侧装。用于外浮顶储罐时,应安装在储罐顶端的泡沫导流罩上。
安装产生器时应先在储罐壁上开孔,储罐上部要留有足够的空间,产生器进口药高于储罐储存液面线一定尺寸,以免影响泡沫质量及泡沫形成,并防止液体从产生器口流出(开口尺寸见图2)。
3. 产生器安装步骤:
A: 储罐外安装导板组合喷管组步骤(见图5):
a. 将M16螺栓传入D5孔内,加上平垫,用螺母压紧。将导板组拆开,先将上导板从开孔伸入储罐内套在安装导板组的螺栓上并拧紧螺母,固定后,再将下导板组伸入储罐内与上导板组装起来拧紧螺母;将M16螺母与罐壁焊接。
b. 将喷管(2)焊接在罐壁上(注意法兰方向)。
B: 将壳体与喷管组进行法兰连接。
C: 将整个产生器通过法兰与系统连接起来。
五、 安装注意事项:
1.如果使用产生器用于补救水溶性甲、乙、丙类液体火灾,导板组则不适用,而应换成其他合适的缓冲装置(如降落槽、泡沫溜槽等)。
2.产生器的喷嘴不能被杂物堵塞。在安装泡沫产生器前应对管道进行冲洗,待确保管道中无杂物后再将泡沫产生器装好,然后进行泡沫系统调试。
3、为防止储罐内气体从产生器处外泄,在产生器壳体组出口端装有密封玻璃。密封玻璃一面有易碎划痕,有划痕面应朝出口方向安装。密封玻璃受到0.2MPa压力混合液冲击时将破碎。密封玻璃应在泡沫系统调试后再安装。每使用一次或其他原因造成密封玻璃损坏,应及时更换。
4、产生器也可用于向储罐防护堤内喷射泡沫扑救防护堤内流淌火灾。安装在防护堤使用时,应安装在能使泡沫流淌至燃烧液面的挡板上。
5、特殊情况下产生器的安装应本着不影响产生器性能为原则,如喷管组的直径可稍大但不要小,长度可稍长不要短;导板组或其他缓冲装置只能有不能无。导板组该换成其他缓冲装置时,其与储罐壁连接方式,应按缓冲装置的结构具体确定,其要求应满足前面所述的原则。
6、为保证产生器的安全,应在产生器下设有支承架等。由于发生火灾时可能产生储罐破裂或变形而使产生器及管道遭到损坏。为减轻损坏,应在产生器进口管道中安装一段能起缓冲作用的金属软管或采取其他措施。
六、 使用与保养
1、 应注意供给的混合物中无杂物,以免产生器堵塞。
2、 应保证产生器的吸气孔畅通,不被杂物堵塞。
3、 应经常检查产生器是否完好,发现损坏件应及时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