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蛆,又叫黄脚蕈蚊、迟眼蕈蚊,是韭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一般一年发生3~4代。成虫产卵于韭株周围的土缝或土块下,幼虫孵化后,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引起幼茎腐烂,使韭菜叶枯黄,至腐烂而死,严重者韭菜整株死亡。
韭蛆以老熟幼虫在韭墩及其周围土中越冬。但无滞育特性,只要温、湿条件适合,可终年繁殖为害。所以,保护地发生严重。在露地,早春韭菜萌发时韭蛆开始活动,成虫大都在韭墩附近飞舞,在潮湿的土缝中及韭根上产卵(靠近土表)。幼虫喜湿怕干,高温可抑制其活动。一般相对湿度70%以上利于此虫生长发育。幼虫还有腐食习性。土壤湿度较高时,幼虫在韭根附近的土中活动;土壤较干时,幼虫大都集中韭根中为害。老熟幼虫将近化蛹时大部分爬离韭根,多在附近土里化蛹,羽化为成虫后,钻出土面,在地上活动。
那么什么农药能防治韭蛆呢?
1、防治幼虫:可选用24%虫螨腈悬浮剂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500倍液、1.1%苦参碱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月一次。10%灭蝇胺水悬浮剂亩用75g、90g用高压喷雾器顺垄喷药,对韭蛆防治效果显著。蔬菜采收前半个月停止用药,以防农药残留。当田间发生幼虫危害时,结合浇水,每亩地随水追施碳酸氢铵15-20公斤,据说可杀灭幼虫。
2、防治成虫:于成虫盛发期,每亩撤施2~2.6kg;茎叶喷雾,上午9时至11时为宜,因为此时为成虫的羽化高峰。韭菜周围的土表亦喷雾周到。尤秋季成虫发生集中、为害严重时应重点防治.